强化教师持续发展模式建构
>
>创新教育有赖于教师的创新实践,相应地,教师的素质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其中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无、强弱,决定着教师能否适应社会变革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创新。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基本完成学历补偿教育以后,不能再停留在适应性培训和教学基本功培训的层次,而应往更高的层次发展,即要侧重强化教师的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创新水平。
具体目标有:
1.自我学习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里,教师的不断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所教学科知识的更新,也是为了适应知识更新所带来的思维空间拓展、学习手段变革、学习途径增加以及时代观念更新,还为了能在学习化社会中满足其他学习者对教育的期待,更好地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同时教师的不断学习主要是在工作中进行的,因此必须有较高的学习效率,这就要依赖于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现代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注重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一是要强化教师不断自我学习的意识,二是要促进教师掌握现代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三是要促进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捕捉、选择、获取、处理、运用现代信息的能力。为适应这种需要,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改变追求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标指向,在培训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强化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学习活动。在学习目的上,它注重结合实际问题,掌握科学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学习内容上,它注重与自身工作需要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注重所学知识的互相联系与实际运用;在学习方式上,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处理,并根据不同目标采用不同方式,或探讨一般规律,或探讨学习方法,或作课题研究。该种学习形式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教育科研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从教育实践的经验和规律中我们不难发现,缺乏科研指导的教育只是一种工匠式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教育。因为教育活动是极具个性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不能完全依赖于他人研究成果的指导,教育研究的前沿成果只能为教师教育实践提供宏观的理论指导,同样,他人的实践性研究成果也只能为教师的实践提供参照;真正对教师的教育实践起有效指导作用的,是教师自身的研究所得,即使是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是在研究基础上的创造性运用。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看,教师成为教育研究的完全参与者,是世界教育研究发展的趋势之一,过去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很少,即使有也多是经验总结与微观教学技巧的设计,研究的层次和水平较低。究其原因,最主要是教师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低,大多数教师在过去的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中都未经规范的教育科研理论学习,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因此,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强化受训者的教育科研能力,重点是教育科研意识与动机、科研基本能力、研究操作能力、科研基本方法,使受训教师能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研究,尤其要有开展课题研究的能力。
3.实践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活动,其创造性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及其教育结果之中。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从而导致我国学生缺乏创造力。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初步研究,已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小学教育改革,但是理论的提出到实践的成功,还需要全体教师艰苦努力和长期奋斗。因为创新教育本身的根本特征和首要任务是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设计创造富有多重特色的素质教育之路:一是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要求和区域特征,创地区特色,二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创阶段特色,三是根据不同学校的优势和特点,创学校特色,四是根据教师自身的优势及其与教育工作环境的特殊关系、创个性特色。
因此,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必须定位在强化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上。第一,要在培训中促进教师把学习研究与实践创新密切结合起来,探索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努力方向和途径,并自觉培养创新能力。第二,要在培训中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优秀实践经验转化为自身教育实践的有效动力和能力,使创新实践行为成为动态发展过程,创新能力也成为动态的持续发展能力。第三,要在培训中促进教师客观认识自我,分析自身的知识素质、心理性格特征和创造能力结构特点,提高对自身教育创新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