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

教学分析   2025-02-21

4月20日下午学习了cxw老师的《秦兵马俑》,教者在教学这一节课前作了大量的工作,花了两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去搜集和交流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值得我们借鉴。有了两节课的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设计了“导游”的环节,这样的设计就水到渠成了,并写训练和学生的说话和习作能力之外,相信一定也让学生学会了搜集、整理、选择、整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思路,我想是不是可以就设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境,比如来一个“导游上岗竞选”,用比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把自己整理的课外资料用上去。

这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文章,如何教学这一类的文章,大家可以思索。本组的单元主题是“世界各地”,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光。C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贯彻了这一主题。我思考的是,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写作的角度出发,我们把这节课上得再“无趣”一些呢?来看看《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我想这节课可不可以这样来上?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待学生找到答案后,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过渡段的作用。同时理解“不但……而且……”这个关联词语的作用。然后再理解“规模宏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过程中去学习说明的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最后总结全篇的写作方法。

这样来上,课堂也许无趣,但是学生能够明晰说明性文章的写法和阅读要点,似乎学生的得会更实惠一些。一点个人想法,供大家批评。

点击显示
【让这节课再“无趣”一些】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7816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