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新课标教案

《最后一课》新课标教案

教案设计   2025-01-21

教学设计:

1.本课时为第三课时。

2.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探究选材以及人物描写上该注意的问题。

3.主要手段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教学总体思路是在前两课时对都德《最后一课》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读本上郑振铎同题小说的比较学习,巩固知识,并进一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拓展学习,学习片段作文的写作。

具体步骤:

一、预习:课前布置学生读郑振铎《最后一课》(见读本《大海的召唤》),每个同学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查找并分类整理郑振铎的有关资料;(此项工作在课前完成,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结合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学习,自己寻找角度分析一下两篇文章的异同;

3.找出两篇《最后一课》中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断。

评价: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

生平: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并和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杂志。1920年11月,与沈雁冰、叶绍钧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主编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文学周刊》。1923年1月,接替沈雁冰主编《小说月报》,倡导写实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提出“血与泪” 的文学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旅居巴黎。1929年回国。曾在生活书店主编《世界文库》。抗战爆发后,参与发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创办《救亡日报》。和许广平等人组织“复社”,出版了《鲁迅全集》、《联共党史》、《列宁文选》等。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办《民主周刊》,鼓动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1958年因飞机失事殉难。

代表作品: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有《郑振铎文集》。 二、讨论两篇同题文章的异同:(大约用时15分钟)

导语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在选材和人物描写上的特色,今天我们要结合学习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来进一步掌握记事写人的文章在这两个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课前我请大家自己寻找角度分析一下两篇《最后一课》的异同,大家做了吗?说说看吧。(回答基本正确者给予加分奖励)小结郑振铎《最后一课》在选材、人物描写技巧上与都德的《最后一课》的异同:选材:从一件特定的小事——“最后一课”入手去表现爱国主义的大主题。人物描写技巧:突出细节描写;从外貌、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去着力刻画人物内心。都德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写,郑振铎是从大学老师的角度写;都德是从小孩子学习法语的态度变化上写,郑振铎是从师生们对日军入侵的共同反应上写……(演示两课的异同之处) 三、分析精彩片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篇文章在人物描写技巧上的妙处。那同学们在读这两篇文章时,认为哪些篇片断比较精彩呢?请说说精彩在什么地方。(一定要问出为什么来,以体味人物描写技巧的妙处,以便指导后面的写作。)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发现在记事写人的文章写作中选材和人物描写是多么重要了。那我们光了解就够了吗?当然不。我们还应该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努力的学着用这些技巧,让我们的作文更加主题鲜明突出,人物生动形象。我们究竟应该注意什么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我们一起总结。选材:力求以小见大,用小事来表现大主题,避免空洞。人物描写:抓住细节去描写;用外貌、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去刻画人物的内心,让人物自己说话,不可包办代替,帮人物说话。(演示注意点)

三、当场口头片断作文:(10到13分钟)有同学会说,他们是大作家,所以写那么好。作家不是天生就一定是作家的,作家也不是不通过训练就可以成为作家的。我们努力学习写作技巧,持之以恒的写作,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作家的。任选一话题,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指导我们的写作:

明确:1、表现什么主题?

2、选件什么事情?

3、写个什么人物(场景)?要求:注意选材以及人物描写技巧。

话题:1、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2、地球是我们最后的家 3、奥运在走近 4、母爱(父爱)是伟大的(当堂作文,当堂评价)(此项奖分)(演示口头作文的要求和话题)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都德,还不是郑振铎,可是只要我们学好了这些写作技巧,谁能说我们将来一定不能成为作家呢? 四、作业 :按今天的要求,在今天的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在小作文本(周记本)写成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点击显示
【《最后一课》新课标教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7853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