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基础知识(38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诓骗kuāng 自刎wěn 造诣zhǐ
B.庇护bì 倔强jiàng 给事gěi
C.蜷起qüán 蹒跚pán 鄙夷bí
D.校订jiào 嫉妒jí 要塞sài
2.下列四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错别字,请改正。(4分)
A.死心塌地 前呼后佣 下马威 ( )
B.埋头苦干 无稽之谈 姝不知 ( )
C.地大物薄 怀古伤今 状元桥 ( )
D.舍身求法 为民请命 袢水池 ( )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B.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C.无稽之谈:说话毫无根据。稽:根据。
D.质厚:朴实厚道。
4.修改下列病句。(4分)
A.开展班级文娱活动是会得到老师支持的。
B.暴风雨来临之前,我的窗外走着许多步行回家的人。
5.对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运用仿词手法,驳斥了敌论论证不合逻辑,反动派早已失掉了他信力了。
B.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运用反语的手法,强调已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
C.这一类的中国人,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运用反问句式,强调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不多。
D.他们从没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运用比喻,生动地说明了他们渴望理解世界。
6.翻译下面画线句子。(6分)
A.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
B.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7.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反驳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观点,并用事实证明了中国人还有大量没有失掉自信力的。
B.邓拓在《吴汉何尝杀妻》一文中否定了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C.金克木在《大小猫洞》中告诉读者遇事要勤动脑筋。
D.卡尔·萨根在《世上没有傻问题》一文中,指出儿童提出的一些问题都是幼稚的、可笑的、荒唐的,不要去理它们。
8.填空。(12分)
A.《吴汉何尝杀妻》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当代_________家、_________家。福建闽时署名___________。
B.《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散文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2分)
(一)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信“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地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
1.选文中作者反驳的论点是什么?(3分)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反驳的论据。(6分)
3.概括③——⑤段的段意。(3分)
4.语段中“他信力”、“自欺力”分别指的是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而言的?(6分)
5.选文运用的反驳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①然而,这些证明还不够有力,还不足以推翻“杀妻”之说,必定要从正面找出更有力的证明材料,才可以令人心服。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查究:吴汉的家庭和夫妇关系到底怎样?
②上述《后汉书·吴汉传》中,有一段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重要叙述。它写到:“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由此可见,吴汉的家庭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过“杀妻”之类的变故。
③如果对于《后汉书》的记载还认为不足的话,那么,我还可以举出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做证明。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据他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这样看来,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的变故的可能。
④而且,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这又证明,从来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⑤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
1.给画线的字注音。(3分)
奉诏( ) 记载( ) 祠堂( )
2.选文第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3.一句话概括第②段的内容。(3分)
4.引用大量史料,第③段针对史料的哪方面进行分析的?并写出相关语句。(5分)
5.第④段引用的史料是关于吴汉哪一方面的?证明什么?(5分)
6.作者关于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是怎样的?(4分)
(三)
人的价值。是几千年来人类思想文化史上不断争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以前有人说,人的权力地位就是人的价值体现。其实不然,从历史来看,过去不少显赫一时的达官显贵,他们的权力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可谓登峰造极,可是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美名者却寥寥无几。即使是少数名传千古的帝王,也并不是尽善尽美,毛泽东《沁园春·咏雪》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他们叱咤风云的时代早已成为了历史的烟尘。
然而,那些一生的坎坷,或者时而走运,时而潦倒,终于未能官运亨通的艺术家、文学家、学问家、科学家们,他们的贡献始终铭刻于后世子孙们的心中。比如,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京城长安繁华似锦,风流天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由于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才得以传诵千古。再如,李白、杜甫的诗句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不管后人如何扬李抑杜,或扬杜抑李,在历史老人的心目中,他们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诗圣”和“诗仙”,只要人类历史存在,他们的诗句也就会青春永驻。
历史老人最为公正。在他看来,人的价值不在其权势地位、身份等级、金钱财富的拥有,而在其创造和贡献,在其对人类的造福。人的创造和贡献有大有小,因而人的价值有高有低。在历史上拥有权势地位者,真正为黎民百姓留下“青山绿水”,也是值得钦佩的,不可认为权势地位皆与人的价值相背;拥有金钱财富者,真正为民众留下“晴空万里”,他们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不过返观过去的历史,权势地位、金钱财富,毕竟是短暂的, 而民众的“青山绿水”、“晴空万里”,才是永恒的,民众的创造则是历史的脊梁。
1.选文举出的反面论点是什么?怎样反驳的?证明了什么道理?(6分)
2.语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3.举例说明语段主要的论证方法。(4分)
4.“青山绿水”的含义是什么?(3分)
5.请写出一句关于人生价值的名言。(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