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资源: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拓展提高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拓展提高
备 课:2009-12-20 上课时间:1月 日 九( )班姓名: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选自《孔子家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②即与之化矣(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甲)文观点:
(乙)文观点: 4.为了证明观点,(甲)(乙)两文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是什么?(2分)
5.对于两文中作者的观点,一向有不同的意见。请选择其一,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鄙: 以:
2.将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3.曹刿和邹忌劝谏(表述自己的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曹刿:
邹忌:
4. 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3分)
5.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阅读[甲][乙]两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2分)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悉可俯拾 悉: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
共同特点: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问题。(14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曹刿论战》
[乙]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今河南柘城西)。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节选《子鱼论战》
1.解释下列带点词。(6分)
既克( )望其旗靡( )战于长勺( ) 彼竭我盈( )楚人未既济( )公伤股(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