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诗圣的兼济情怀

诗圣的兼济情怀

教学分析   2024-12-1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首先点明季节、天气,一个“怒”字,将风拟人化,接下来用“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描写风势之猛,风力之大。秋风破茅屋,是诗中叙写的中心事件,也是借以抒情的基础。从风入手,紧扣风与茅的关系行笔,因风大而茅飞,由茅飞见风势,既点明题意,又为下文写群童抢茅、屋破漏雨作了铺垫。

第二节五句:“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写顽童抢茅场面,是第一节的发展和补充。呼群童为“盗贼”,全出于惜茅而非恨童。诗人跌跌撞撞追不上茅草,口干舌燥喊不住群童,无可奈何,只有归来倚杖叹息。矫捷灵活的儿童与衰老无力的诗人的冲突,更显出了诗人爱茅如命的心情。

第三节八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屋漏又遭连阴雨的苦况。黄昏时分,风定云黑,秋雨骤降。入夜,陈旧的布被冷硬如铁,睡相不好的孩子把被里蹬烂了,茅飞屋破,雨漏如麻,床头又冷又湿,令人无法入睡。眼下的狼狈处境,使诗人想起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一家人的遭遇,使诗人想起天下无数人的疾苦。辗转难眠之际,一贯忧国忧民的诗人推己及人,唱出了这首歌行极为感人的“尾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长句联翩、激情澎湃的末节诗,是诗人从切身的痛苦生活体验中产生出的美好愿望。在前三节叙事写足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的苦况之后,末节诗展开想象,联想抒情,拓宽境界,翻出新意,揭示主题。诗人没有局限于个人的不幸遭遇,而是通过自己的苦难,想到天下寒士的苦难,进而通过诗歌展示社会和时代的苦难。诗人表示,甘愿舍弃自己的一切,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幸福。这种从切身的磨难煎熬中升华出来的深广人道同情,崇高牺牲精神,博大兼济情怀,是人性中最为美好的部分,也是杜甫诗歌最为感人的地方。

点击显示
【诗圣的兼济情怀】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128/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