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死海不死

死海不死

教案设计   2024-12-04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说古道今,运用神话故事、传说和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了解死海的特点及其原因,认识准确数据的说明作用。

教学设想

一、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明白事物的发展变化。

二、教学时数:一课时。

有关资料

死海,原来在希伯来语中被称为“盐海”,湖面海拔为-400米,是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南北长约82公里,东西最宽18公里,平均深146米,最大深度395米,面积1049平方公里。死海含盐量极高,表层为千分之二百三十一,底层为千分之三百三十二,比一般海水含盐量高5—8倍。死海湖水比重为1172—1227,而人体比重只有1021—1097,比死海湖水比重小,因此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仰卧在死海水面上,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

──摘自《世界地理教学参考书》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出示小黑板):

1、解释词语:

(安然无恙)恙,读yàng,平安无事的样子,没有遭受什么病害或灾祸。

〔怙恶不悛〕怙(hù),依靠,凭借;悛(quān),不读(jùn),改过,悔改;一贯作恶,不肯悔改。

〔执迷不悟〕执,坚持;迷,迷惑;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谕告〕告诉,使人知道。

2、下列解释是“死”的义项。请在下列句子中选择与之相应的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A失生去命B不顾性命、坚决C不活动、不灵活D不通的E指“干涸”F古板G没有生物

①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A、E)

②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G)

③……真是“死海不死。(G、A)

④……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A)

二、审题,导入新课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全文写得有条不紊,饶有趣味。

三、分析课文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抽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订正)。

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海水含多种矿物质,长期储存沉积,因而形成“死海”。

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结合课文第一部分,说说文章是怎样从形象的描绘到科学的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在第一部分里,文章先介绍死海的地理位置;接着从水中与岸边不存在生命活动推测它“得名的原因”;继而从另一个角度,通过举例和援引传说,把死海浮力之大说得既形象又神奇;最后,综合“死海”与“死海不死”的特征,作为科学的说明,从而揭示了死海区别于其他海的最显著的特征:海水的咸度很高,所以不适于生物的生存;因为海水的比重大于人体的比重,所以浮力很大,人能自由游弋。这种从形象描绘到科学分析,进而揭示事物特征的方法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借鉴。

3提问:死海是怎样形成的呢?文章又是怎样来说明死海的成因?(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讨论明确:死海水中含有很多矿物质,水分不断蒸发,矿物质沉淀下来,经年累月而成为今天最咸的咸水湖。人类对大自然奇迹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后依靠科学才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文章先引用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死海成因的探索。接着从正面对死海的成因进行科学的解说。从神话的说明到科学的说明,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过程,读起来也引人入胜。

4提问:引用神话传说,在说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知识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话传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离开了这点,旁征博引,为追求增加文采而随意堆砌材料,滥引趣闻,是不足取的。本文两段传说、神话对说明死海的特征起着不同作用。引罗马统帅狄杜处死俘虏而未得逞的传说,对说明“死海不死”是一个很生动的例证。虽说是传说,却有史实作基础,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实际情况: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会下沉,哪怕是戴上脚镣手铐的人(传说中的俘虏是戴镣铐的)。这种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说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味,同时,也从时间上说明死海存在悠久。

5提问:课文中为什么要引用大量数据?

讨论归纳:知识小品的写作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它虽然可以旁征博引,说古道今,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要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如第4自然段,说明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引用了科学数据。用具体数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一个比例数字指名各种盐类在海水中的比重,这样“咸度很高”就得到了确切的说明。最后,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读到这里,真正明白了文章前面所描绘的死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寸草不生人不会被淹死等奇异现象的科学道理。

板书设计:

死海不适应动植物生存

特征现实人们自由游七

不死传说奴隶屡淹不死

原因咸度高比重大

死海不死成因传说惩罚执迷不悟的人们

实质自然界变化的结果

现状与未来现状开发利用

未来可能干涸

听读材料

海水燃烧

在自然界中,可以燃烧的物质很多,然而你听说过海水燃烧吗?水火不容,是人们早巳熟知的自然规律,然而在自然界中确有海水着火的故事。

1973年的某一天,在印度东南部孟加拉湾附近的海域,突然刮起猛烈的飓风,顿时海浪咆哮,刹那间海面上出现了奇迹:高达三四十米的浪峰上竟燃起熊熊大火,红彤彤的火焰与湛蓝的海水交相辉映,照耀着几十公里的海面,景色蔚为壮观,看到者无不目瞪口呆。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这场海上大火从何而起?是油船着火?可是,当时海面上并没有油船,难道海水也能自然?不可能!那到底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原来这场大火的纵火犯就是飓风。在海洋上形成的飓风,风速有时可高达70米/秒,飓风所到之处,掀起巨浪,由于飓风与海水摩擦,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海水分解,产生大量易燃、易爆的氢气和能助燃的氧气,所以在某一瞬间引起了氢气的燃烧和爆炸,因而在汪洋大海上,燃起了一场大火。

据科学家测定,这次大火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0颗氢弹爆炸时产生的能量,难怪其燃烧场面是那样惊心动魄,令人胆寒。在能源紧张的未来,如果人类能征服大自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风能、水中的化学能以及太阳的光能,那该多好啊!

思考题:1.海水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一奇怪现象。

答案:1.第4自然段

2.列数字、作比较

点击显示
【死海不死】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2125/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