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疑难解析
课后练习
2025-02-08
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2、理解“神仙”“天帝”的作用:
寓言第四段写了愚公移山的行动震慑了山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两名大力神下凡,搬走了两座大山,于是移山胜利了。神仙和天帝本来是虚构的偶象,在古代寓言中使用这种表现手法,也是常见的。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科学不发达,人们往往幻想借助神的力量来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这是可以理解的。要认清“神仙天帝”在移山中的作用,必须紧扣课文,深入领会愚公精神的巨大力量。“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帝感其诚”,这两句里的“惧”“感”都是关键词,说明愚公移山决心之大,精神感人之深。神仙天帝的出现,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高大形象,相反,恰恰反衬出愚公精神能惊天地泣鬼神,说明了“人定胜天”的道理。
点击显示
【《愚公移山》疑难解析】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课文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专题暑期作业
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精选汇编:名著
2011年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妈妈的手练习题及答案
爸爸的集邮册
2011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汇总(人教版)
福州左海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记叙文阅读精选(1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2650/
上一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