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后记-四得两失
《大江保卫战》这篇文章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语言品味、人格影响的好教材。
我在设计这一教学的时候,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的:
一、关键词助读
大江保卫战,通过记叙抗洪救灾的场面,实际上是为了赞美这些人们子弟兵奋不顾身保大堤,英勇救灾的精神。而文中“铮铮铁汉”一词,能充分表现战士们这种精神。因而在“保大堤”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抓住了“铮铮铁汉”这一关键词,通过让学生读书,找出第二小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些人们子弟兵是一个个“铮铮铁汉”。紧扣住“全然不顾”,战士们“顾的是什么?不顾的又是什么?”,感受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的这种信念,使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这种铮铮铁汉形象有了鲜明的认识。
二、写作手法的渗透。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就是点面结合。因而,在学习第二和第四小节的时候,过渡时,特意以电影的长远镜头作比,介绍了这一写作手法。在修辞上,则引导学生体会了借代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学生初次接触,因而,有必要好好介绍,至于文中还有其它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的容易理解的,因此课上也没有再做赘述。
三、媒体辅助悟情。
作为教师,我们对98年的那场洪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再次动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便水到渠成。学生却没有这种情感体验我便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激昂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四、联系时事练写。
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本文第五小节中的并列句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蓝本。再加上大江保卫战与抗震救灾的战斗在主题上也是很吻合的,因此,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因此,我设计的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用上“人民子弟兵奔向 , ;奔向 , 。”的句式进行写话,是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
整堂课上下来,大部分地方都达到了我的预期,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回顾课堂,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架构还不是很清晰,还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提炼。
2、学生从读中感悟,在交流时语言表述不够精炼、简洁。需要平时多加强训练,注意口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