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14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2、通过关键词语,句子表达特殊感情。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感受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联系自身,净化灵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重点语段(第六段父亲买橘子的过程的描写)阅读,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难点:朴实的语言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其中父母对我们的爱却是最令我们感动的,哪位同学能讲述一个父母令你们感动的故事?再谈谈你们当时的心情。
提示:可鼓励大家尽情去说,看谁讲述得栩栩如生,令大家感动。
今天,我们来品味一下现代著名作者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样写自己的父亲的,怎样描绘父子亲情的。
二、朗读训练
1、抽学生分段朗读后互相评议得失;2、播放配乐朗诵示范。3、学生配乐朗读。
三、自主学习
1.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背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通过选取离别时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充分体现了父亲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表达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10月,作者当时处于一个颠沛流离的时代,世态的炎凉,生活的困顿,使作者的心绪充满寂寞和哀愁,亲人之间的离别就更加重了这种伤感的色彩,特殊环境就多了一份特殊的感受。故事发生的时候正是作者家境败落,祖母的死,父亲的失业,接二连三的灾难,父亲本已承爱了沉重的打击,对“我”却还无微不至地怜爱和体贴,送别时为“我”买橘子,使我们理解到父子间在困境中彼此体贴,相互怜爱的真挚感情。
2.本文很类似于一般写父亲或母亲的叙事抒情散文,完全可以用“回忆我的父亲”之类作题目,作者为什么要以“背影”为题目,换成其他题目,效果会怎样?
背影,可看作是父亲的一种特殊“面貌”。由于生活的暗示,作者有独特发现,选择了这个最佳的表现角度。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等,都可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里,我们可看出朱自清不随人后、善于开拓创新的艺术才华。如果换成“浦口别父”之类,就平庸无味了。
四、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四次提到的“背影”都在哪些段,作用有什么不同?哪一次是写作的重点?
第一次:文章第1段。开篇点题“背影”,以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第6段。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境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第三次:父子告别,看到父亲的“背影”,第6段。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第四次:文章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
2、四次背影的出现,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与虚之间关系如何?
第二、三次是实写,第一、四次是虚写。实写是虚写的基础,是虚写的条件,没有实实在在的“背影”的描写,本文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虚写是对实写的感情的深化和升华。
五、探究学习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父亲形象表达父子之情的?
①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地探身、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将橘子散放在地上、慢慢爬下。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使那为我熟识的父亲的背影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意境,成为一个永远不能忘怀的镜头,铭刻在我的心中。父亲那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奋争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文中表现的那特定的家境、心境、慈父孝子之间相爱相怜之情,字里行间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多么真挚动人呀!那淡灰色的愁云之间,那一捧“朱红的橘子”,不正是父亲一片亲子之情的真实写照吗?
②语言描写。文中父亲的语言都很简短、平淡,但平淡之中寓深情。
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时,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当父亲不放心别人送我,决定亲自送我,我劝他不必去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当父亲要为我买橘子时,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当父亲与我告别时,他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又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蕴含着许多的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2.速读课文,简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拙正是大巧的表现。文中用词造句都经过认真考究,绝不随便。如送行那一段:“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如果用“说过”似乎也通,但逊色多了。“说定”不送,后来终于还是送了,实际上是说而不定,很好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矛盾心理。“熟识”一词,说明父亲托的这个茶房该是靠得住的;“再三咐”,表明嘱咐茶房遍数之多,不厌其烦,反复交代,唯恐茶房有半点疏漏;“甚是仔细”,表明嘱咐内容之详,把送行中应该注意的细微末节都提到了。这些用语,强调说明父亲已为儿子上火车作了极其精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字眼虽然十分平常,但用得恰到好处,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3.分析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回忆往事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字注意不正确的一项。
A.差使(chāi) 狼藉(jì) B.典质(zì) 惨(cān)淡
C.谋事(móu) 妥贴(tiē) D.拭(shì)干 琐屑(xiè)
2.给下列多音词组词。
A.丧 (sàng)_________ (sāng) _________
B.差 (chāi)_________ (chài)_________ (cī) _________(chà)_________(chā)
C.禁 (tiē)__________ (jīn)_________ (jìn)________
D.帖 (tiě)_________ (tiè)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蜕( ) 儒( ) 帖( )
(1) (2) (3)
脱( ) 孺( ) 贴( )
喧( ) 懊( ) 粟( )
(4) (5) (6)
渲( ) 澳( ) 栗( )
4.为下列句子选填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写在横线上。
(1)我对他很 ,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A.尊敬 B.恭敬 C.崇敬
(2)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 ,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A.吵闹 B.热闹 C.喧闹
(3)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 。
A.安静 B.寂静 C.肃静
(4)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 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上课了。”
5.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谈笑风生 无精打采 B.触目伤怀 不能自己
C.喟然长叹 无微不致 D.不可救药 家境惨淡
6.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委屈:爱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依偎:亲热地靠着,紧挨着。
B.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庄严:庄重而严肃。
C.粗犷:粗野。 狼藉:乱七八糟的样子。
D.赋闲:轻闲自在。 惨淡:暗淡,色彩不明朗。
7.比较辨析下列六组近义词。
(1)惨淡 暗淡 (2)勾留 逗留 (3)嘱咐 嘱托
(4)照应 照顾 (5)踌躇 蹒跚 (6)颓唐 颓废
8.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A.于是 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B.等他的背影 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 了。
C.情 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中琐屑便往往 他之怒。
D.河水无语,秋雨在微风中飞舞 。
9.选出标点符号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
A.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B.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亏了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C.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D.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0.对课文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该句开篇点题,引起回忆,并使全篇笼罩上一层浓厚的感情气氛。
B.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那时年轻,精力充沛,学啥都能学成,不像现在做什么事都有心无力。
C.“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着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
D.水面出现一圈美丽的涟漪,小龟潜入水中,走了,永远地走了。
小龟回归了大自然,获得了自由,虽然我们再也见不到它了,但这正是我们的心愿。
二、阅读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②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③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④我赶紧拭干了泪。⑤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⑥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来了。⑦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⑧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⑨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古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⑩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拟的。(11)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12)我望着他走出去。(13)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就:“进去吧,里边没有人。”(1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是 ,字 ,他是 、 学者,他有诗文集 ,散文集 、 。
2.本段主要写了“父亲”买橘子时的情形,这个情形表现了什么: 。
3.文中标有横线的句子有几种理解,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将序号写在托号内。( )
A.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的泥土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很轻松。
C.因为终于赶在开车之前把橘子买到了,所以感到很轻松。
D.因为终于把橘子交给了儿子,所以感到轻松。
4.本段两次写到落泪,可是都不是当着父亲流下的,为什么?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了父亲的形象?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外貌、心理 B.动作、语言 C.外貌、动作 D.语言心理
6.联系全文看,多次写到父亲的背景,其主要目的是:( )
A.表达了对父亲深挚的怀念。 B.表达了对父亲忙忙碌碌的感慨。
C.表达了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D.表达了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三、创新园地
不久以前,一位来中国观光旅游的美国老太太,在一群中国孩子中指点了三下,于是三个孩子:一个十岁的女孩子,十个七岁的男孩和一个大约只有五岁的女孩,站到了这位美国太太面前。
美国老太太拿出一只玻璃瓶子,瓶肚很大,瓶口很小。三只刚能单独通过瓶口的小球正躺在瓶底。小球上各系着一根丝绳,像青藤一样从瓶口爬出来,攥在这个美国老太太手里。她对着一旁的中国主人说,都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现在我要试一试。
三个中国孩子露出紧张惶恐的神色。
他宣布游戏规划:这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你们三个。这个瓶子代表一口干井。他们正在井里玩,突然,干井里冒出水来,水涨得很快,你们必须赶快逃命。记住,我数七下,也就是只有七秒钟,如果你们谁没有逃出来,谁就被淹死在井里了。
她把三根丝绳给了三个中国孩子。
空气骤然凝滞了,好像死神正在四周徘徊。
老太太做了一个可以开发始的手势。
……
美国老太太惊呆了,一场本来惊心动魄的游戏,竟这么轻而易举又井井有条地做完了。
1.请你想象一下,这三个中国孩子是怎样完成这个游戏的把想象内容补充在第一个省略号处。
2.这三个中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请你想象一段美国老太太与中国孩子的对话,并写一写美国老太太的反应。
参考答案
一、1.B 2.A 丧事 丧失 B 差不多 差别 出差 久病初差 参差 C 禁止情不自禁 D 妥帖 请帖 字帖 3.(1)蜕变 脱衣 (2)儒家 孺子 (3)字帖 张贴 (4) 喧哗 渲染 (5)懊恼 澳洲 (6)一粒粟 颤栗 4.(1)A (2)C (3)C (4)A 5.D 6.C 7.(1)惨淡指生活凄惨暗淡,不景气。暗淡指光线不明 (2)勾留指短时间停留。逗留不突出时间长短。 (3)嘱咐偏指交待,嘱托除再三交待外,还有托付别人做什么事的意思。 (4)两词都有照料的意思。但照应还有配合、呼应的意思。 (5)踌躇偏指犹豫 蹒跚指腿脚不灵便,走路不稳。 (6)颓唐指家境衰颓败落;颓废指意志消沉,精神委靡。 8.A 扑扑 B混入 来 C 郁、触 D吟唱 9.A 10.D
二、1.《朱自清文集》 朱自清 佩弦 散文家 诗人 《踪迹》 《背影》 《欧游杂记》 2.父亲买橘子困难,表现出深挚的父爱 3.B 4.怕父亲见了伤心。 5.C 6.A
三、创新园地
1.老太太做了个表示开始的手势,只见那大约五岁的女孩很快从瓶子里拉出了自己的球;接下来是那个七岁的男孩,他先是看了一眼比自己大的女孩,接着迅速地将自己的球拉出瓶口;最后是那个十岁的女孩,从容又轻捷。全部时间不到五秒钟。
2.她先问那个小男孩,你为何不争先逃命?小男孩摆出一副很勇敢的劲头,手指着那个最小的女孩说:“好最小,我应当让她呀!”他又问那个十岁的女孩。“三个人里我最大,我是姐姐,我应该最后离开。”女孩说。美国老太太又问,那就不怕自己被淹死?女孩子答道:“淹死我,也不能淹死弟弟妹妹。”
泪水刷地一下从美国老太太眼里涌了出来。她说,她在许多国家试过这个游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能够这样完成它,他们争先恐后,到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