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

教学分析   2024-12-04

今年已是任教的第三个年头了,一直任教低段,工作变得机械而忙碌。感觉自己的教学风格尚未形成特色,但又苦于无法突破,似乎是进入了青年教师的任教高原期。这次有幸听了夏老师“崇文取经”回来给全校上的汇报课《桥》,我不禁被她那娓娓到来,步步深入的高超教学艺术所折服,也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领悟。

一、巧妙铺垫,一举多得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一次山洪暴发之际,故事的题目就是《桥》。

师出示课题,生齐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第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第二、将大屏幕上的词语,在文中划出来。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

朗读词语,读正确(难点:咆哮、没腿深)。

请大家仔细读读这些词,想一想,夏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些词分成两行?

生:第一行写的是洪水,第二行写的是老汉。

师:请你试着在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生读)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可怕无情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破坏力很强的洪水。

……

〖评析〗

夏老师安排学生初读课文,给学生提了两个要求: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二划出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这两个要求看似目的简单,实则有她更深层次的用意。除了让学生读通读准,还给下面的课文学习做了完美的铺垫。两行词语中,第一行: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实则就是反映了洪水的可怕。第二行:拥戴,清瘦,沙哑。写出了本文主人公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夏老师在初读课文时安排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不仅学习了字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了文本的脉络,给接下来步步深入地感悟做了完美的铺垫,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导语精练,步步深入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一般说来,这样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生:农田被淹,房屋冲毁。

生:人员伤亡惨重,后果不堪设想。

师:但是,课文中的这场洪水,结果怎么样?

生:很多人幸免于难,只有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村民们之所以会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老汉,村党支部书记)

板书:

老汉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好好地读读描写老汉的句子,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划下来反复地朗读,用朗读表达你们的感动。

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读得真好,老师能感受到你已经被这位老汉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我觉得他非常沉着冷静,而其他人则乱作一团。

师:此时此刻,老汉默不作声,站成了一座山。但是,老汉的心中却是──焦急万分,你知道他在焦急什么,担心什么吗?请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角色转换,即兴对话──这位老汉,此时,你在担心什么?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群众生命受到威胁,应该让群众安全离开。

生:群众的性命高于一切,我要尽快将村民疏散

……

师: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边?

生:村民。

师:是啊,老汉始终把村民们放在第一位。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哪个动作让你感动?

生:推。

师:这一推,有可能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在最最危险的时候,老汉还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

〖评析〗

从“感悟洪水—感悟群众—感悟老汉”,学习的环节清晰明确,且环环相扣,反复推进,让人感觉浑然一体。在学生对洪水的可怕有了较深入地理解,并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夏老师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导语精练,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难舍,升华情感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老汉和小伙子之间发生的这一幕一定让大家难以忘怀。老师已经将相关的几个自然段呈现在屏幕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比较老汉、小伙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吗?

生说,师板书矛盾: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师:老汉也好,小伙子也好,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生:……

师: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师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这篇小说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师:当明白这一切的时候,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那一幕吧,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大屏幕出示: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生读,再品老汉的品质。

……

〖评析〗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并不是神,他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和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在教学中,夏老师将神化了的人物人性化,使之符合学生的真实体验。本文将老汉的品质置身于一个危急万分的洪水灾难中,按照常人的理解,这样的场面“求生”是人最本质的念头,夏老师抓住文中“老汉、小伙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质疑,进而体会老汉身为父母又心系群众的矛盾心理,使人物内心的冲突更加强烈地为学生所体会,让学生感悟到了更为人性化,更为实在、真切,符合普通人特点的老汉。我感觉,像这样,语文课堂中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多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多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生为主的课堂,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点击显示
【实实在在 真真切切──《桥》赏析】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5032/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