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王素梅《螳螂捕蝉》教学实录2(第一课时)

王素梅《螳螂捕蝉》教学实录2(第一课时)

教案设计   2025-01-02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来,跟老师一起读课题。

师: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

师:再读一遍。

(生声音洪亮地再读。)

师(模仿讲故事的语气):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

生1(较急促):螳螂捕蝉。

生2:(较有韵味地接读)——螳螂捕蝉。

师:这样读,就有点儿讲故事的味道了。

师:寓言故事一般都是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那么《螳螂捕蝉》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响亮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读书是老师最美的享受。不知道大家字音读准了没有,黑板上出示第一组词语诸侯国

侍奉

隐伏着后患

打消念头

固执

毫不介意

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能介绍一下你的经验吗?

生:课前认真预习了的。

师: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师:看第二组词语:举起前爪

处死

弹弓

禀报大王

打着鸟

转来转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来试一试?

生:一生正确朗读。

下面有四个词语,自己练练。

(生自由读黑板上词语——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螳螂捕蝉

恍然大悟

)

(指名一生读。)

师:一字一顿,很有节奏感。有一个字我觉得不太准确,谁听出来了?

生:乘虚而入中的“乘”应该读第二声。

师:正确,请你教大家读一遍。

(生带读,大家跟读。)

师: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这四个词语。

(生齐读。)

师:好极了!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能否也能读出好感觉呢?看着黑板自由练练。(出示含有四个成语的句子。)

(学生练习朗读词语。)

(指名一女生读第一句——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读得真好听,好好努力,长大后准能当个播音员。再看下一句。谁来试试?

(黑板出示第二句——听了少年的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一生读。)

师:好一个英明的吴王!谁再来读读。

(一生再读。)

师(模仿学生):“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你真有点儿吴王的风度。

师:课文到底讲了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发展、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用简要的话说说。

生一:吴王见自己的兵力很强大,想攻打楚国,大臣们都很反对,可吴王很固执,下了死命令,谁劝阻就要杀掉谁。有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想出了一个办法。

师:什么办法呢?

生:就是给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

师:结果呢?

生:结果吴王觉得不应该攻打楚国,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师:简简单单几句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晰明了。有谁能用上刚才的四个词语讲述这个故事。

生: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但大臣们认为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会不堪设想。一个侍奉吴王的少年给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的故事,吴王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师:你看,用上了四个词语,故事就更有故事的味道

师:在文章里,没有看到“螳螂捕蝉”这个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文中哪些文字直接写这个故事的?

(生快速默读全文)

生:在文章的第九小节。

师:读给我们大家听听。

(生读。)

师:是这个段落,你读的时候有个字读得不太准确,大家听出来了吗?螳螂举起前爪的“爪”应该读“zhǎo”。到这里,这个故事讲完了吗?

生:还没有。

师(指一举手学生):那你接着讲下去。

(学生继续读第十和十一自然段。)

师:你更细心,目光更敏锐。大家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和大家合作讲这个故事,这样合作:看大屏幕上的这个故事,我读一小句,大家接读下一小句,我们要读得快慢高低和谐,听起来才有美感,明白不?(黑板出示完整故事。)

师(很有故事味地):花园里有一棵树,

生:树上有一只蝉。

(师生如此接读这个故事。)

师:这么讲故事,就有故事味儿了。按照这种方法,大家自己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生自由读。)

师:我找两个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每人一段,合作完成。

男生:花园里有一棵树

师:好美的花园,动听的故事开始了!

(男生继续读完第九段……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的身后呢。)

师:好惊险的场面!

女生:“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棒极了!你准是个故事大王!

师:故事讲完了,我来考考大家。少年说“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眼前的利益”和“身后的祸患”是什么呢?(板书“利益”、“祸患”)

生: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但是这样,其它诸侯国就会乘虚而入。

师:孩子你想得很远。我想问问在咱们刚读过的“螳螂捕蝉”的故事里,有几个角色?

生:四个。

师:都是谁?这里的“它们”指的是谁?

生:蝉、螳螂、黄雀。

师:那这三个角色的“利益”、

“祸患”是什么?

生:蝉想喝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师:这是蝉的利益和祸患。

生:螳螂想吃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准备打它。

师:看来大家读懂了。我把这段话中句子的顺序重新调整一下,大家会看得更明白些。(出示大屏幕)

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黄雀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师:这里有三句红色的句子,一行蓝色的句子,我们分组合作读一下,全班分三组,每组读一句红色的,每读一句红色的,请人读一遍蓝色的句子。

一生举手:我是。

师:你听明白了吗?好,合作读开始。

第一组:蝉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一生:它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如此分组合作读完了这四句话。

师:这样合作一朗读,我们就清楚了它们的利益和祸患了。大家再观察这段文字,看和上一段有什么不同?(出示黑板)

生:上一张蓝色的句子中是“它”,这句子中是“它们都”。

师:我们再来合作读一遍,每个小组还是读刚才的句子,那最后一句该如何读?

生:齐读。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句话是对它们三个红色句子的总结。

师:好聪明的孩子。那我们就这样合作读一下,最后的蓝色句子我们齐读。

生按照商量好的方式分组合作读。

师:是啊,它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没有看到身后隐伏的祸患。(板书:隐伏)。这就是少年讲给国王的故事。这个故事没有讲完,少年把话没有说透,我们来帮他把该说地话说出来(出示填空题)。

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正如

;正如

;正如

。您只看见了眼前的利益,

却不知道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生自由练说后指名填空。)

生:吴国出兵攻打楚国,正如蝉想喝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后面;正如螳螂想吃蝉,却没有注意到后面有只黄雀想吃它;正如黄雀想吃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瞄准它呢。您只看见了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说得好,我要是吴王,我就不打楚国了。现在我当吴王,谁能当着我的面,说出这段话,我就听他的。大家练习一下。

生:吴王陛下,您出兵攻打楚国……

师:礼貌极了,流利极了,我有点心动了。这段话说得很明白,但这段话少年说给吴王听了吗?

生:没有

师:少年只是给吴王讲了这个故事而已,这个故事如果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螳螂捕蝉——

生齐答:黄雀在后。

师:呵,都知道了!谁能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

板书“黄雀在后”四字。

师:齐读这八个字。

师:少年为什么不把这段话说给吴王听?

生:吴王下了个死命令。

师:什么叫“死命令”?

生:不能改变的命令。

师:是一个什么命令?

生:谁劝我,我就处死他。

师:处死就是——

生:杀了他,让他掉脑袋。

师:所以,少年不敢直接把这段话说给吴王听,他怎么做的?

生:讲了个故事,让吴王明白了这个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师:对于吴王来说,他后面的黄雀又是谁呢?

生:楚国、越国等。

师:对呀,在中国古代,进入春秋时期以后,基本为混战时期,诸侯列国实力不均,春秋五霸就是在这时产生的,这时如果吴国发起事端,其他诸侯国必将乘虚而入,少年的这个故事真是妙啊!到底妙在哪儿,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点击显示
【王素梅《螳螂捕蝉》教学实录2(第一课时)】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521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