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课文写作特色
课后练习
2025-02-10
1、布局合情合理。作者先写七百里山势,再写夏水暴涨,继写春冬美景,后写寒秋肃杀。因为,三峡的山不同寻常,不但多、连、高,而且峡间很窄。可想而知,江水通过这样的峡谷必然比其它处更急,更壮观。水涨总有水落时,一年四季,涨落有素。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由此,水成了串连全文的一根红线。
2、节奏有张有弛。江水通过三峡,时而象一群奔腾的野马,时而如调皮捣蛋的小鹿,反映到文章上则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七百里山势写的是静态,文气平静舒缓;夏水暴涨写的是动势,文气剧变似异峰突起。这里作者运用欲扬先抑,先弛后张的手法,前后节奏,反差强烈,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3、层次过渡自然。全文写出四个层次,作者仅用了五个字,就把全文天衣无缝地榫接在一起。用“至于”自然导出夏水,一个“则”字暗示对比、巧妙地过渡到春冬。用“每至”引出肃杀之秋,用“故”总束第四层,引出渔者歌谣。
4、言辞前后呼应。文章前后照应,绘山记水莫不如此。如:文章第一层写山,后三层写水。后三层写水又层层有山,与篇首遥相呼应。
作者在布局、节奏、过渡、照应等方面,精心策划,使文章的结构形散神聚,浑然一体,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点击显示
【《三峡》课文写作特色】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和田的维吾尔》 训练素材
周汝昌
《观潮》课后练习答案
河西区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湖南省浏阳市2008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一年级期终考试试卷
长大 飞翔
《端午的鸭蛋》有关资料
广安市2008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5770/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