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课后练习
2025-02-19
中国人习惯望文生义,特别是对于一些距离我们久远的古代文学常识。现代人对于“衣冠禽兽”一词有贬义之感,表达道德败坏。而在古文中,“衣冠禽兽”最初是褒义,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信看了小编整理的易误解的文学常识: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鸳,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点击显示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相关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课文评点
2010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名著导读
《卖木雕的少年》课后题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病句修改试题
《诗两首》写作特色
人教版语文第12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索溪峪的“野”》难句讲析
例谈人教社国标版语文教材导学系统的运用
广州2010年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87971/
上一篇: 201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通假字
下一篇: 《丑小鸭》词义辨析
课后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