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1、侧面烘托的作用:
侧面烘托的作用是很显然的。倘若只作孤立的人物描写,那韵味可就寡淡了;有了侧面烘托,那场景就够热闹,够可笑的了。侧面描写的有范进的家人,又有报录人和邻居,场面不小,气氛浓烈。侧面烘托又分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后半段集中的侧面描写依次写众人、老太太、娘子胡氏。众邻居的对话,错落有序。众人与家人心情不同。众人比较冷静理智,能判断事实,帮想办法;家人则是担忧恐惧。老太太和胡氏的表情语言描写,又有差异。作者把握了年龄和身份,写老太太是“哭道”,而胡氏在众人面前则比较克制。话的内容也有不同,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胡氏考虑的是怎样治病。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掌握得十分精细。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趋势附炎的心态已经显露。
2、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
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言行的对照,揭露人物虚伪丑恶的嘴脸,是这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胡屠户这个形象,作者就是通过他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嘴脸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在范进中举之前,什么“穷鬼”、“现世宝”、“尖嘴猴腮”,把范进一骂一个狗血喷头;中举之后,胡屠户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范进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原先说自己“倒运”,错把女儿嫁给了范进;如今又吹嘘“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当初在范进一家面前骄横至极,“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现在则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胡屠户这些截然矛盾的言行,说来和做来是那样的自然和自得,这正好表现了一个市侩的性格特征。通过这种对比描写,胡屠户的庸俗势利面目得到了最辛辣的揭露和讽刺。
3、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用生动的细节和场面,展示人物的灵魂,给以辛辣的讽刺。范进喜极发疯一段描写,就是精采的白描。作者以洗炼传神的笔墨,对范进的狂态作了淋漓尽致的刻划,和盘托出了这个人物醉心功名利禄的丑恶灵魂,令人感到可憎可恶亦复可笑可怜。作者对胡屠户的描写,更是处处笔带讽刺。胡屠户替范进治疯一段,写得尤其诙谐辛辣。又如写胡屠户接银子时的虚伪动作:“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市侩加吝啬鬼的口吻情状,跃然纸上。作者不加任何说明和议论,而褒贬之意却让形象本身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无一贬词,而情传伪毕露”的白描手法,正是《儒林外史》讽刺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色。
4、通俗、洗炼的语言:
语言通俗、洗炼,富有表现力。比如写范进卖鸡:“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地,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仅用二十来个字,就把穷愁潦倒中的迂夫子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人物的对话具有口语化、个性化、形象化的特色,能够活脱脱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气质和性格特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胡屠户的对话中,作者用了很多群众的口头语言、谚语和俗话,这对于表现这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起了很好的作用。
5、传神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之下的某个细节,发掘它的典型意义,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范进在集市上卖鸡的滑稽情景,联系起后来他的颠狂与发迹,意义就显得十分深刻了。邻居去向范进报告中举消息是“飞奔到集上”,巴结心理暴露得多么深刻!胡屠户见范进衣裳后襟皱了若干处,一路上低着头替女婿扯了几十回,由一个凶暴的岳父变成了拍马屁的奴才。当范进拿给他两锭银子时,他伸手缩拳的动作,把他口是心非的丑态及爱财如命的肮脏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6、艺术对比手法的鲜明与多样性:
围绕对范进前后变化的不同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对比手法,揭示人物的内在本质。范进中举前没有米下锅,他在街上卖鸡的狼狈样,同他中举后的富贵生活对比,真是天壤之别!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不同态度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想当年,范进向胡屠户借钱进城乡试,不但一文不借,反而挨了一顿臭骂。到如今,范进中举,却是胡屠户向范进家“千恩万谢”了,并且是“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这些鲜明的对比手法,使讽刺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7、合理的艺术夸张:
合理的艺术夸张的艺术的真实并不排斥夸张,在真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艺术必不可少的手段。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的巴掌再也弯不过来,等等,都因作者运用了合理的艺术夸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更有力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着更深刻的批判作用。
8、语言和行动的个性化描写:
在刻划人物形象时,作者不作主观的说明,而是让形象本身来说话,使读者从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中看到本质性的东西,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在语言运用方面,作者能根据不同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物个性特征来加以表现。例如张乡绅那套封建士大夫式的语言和送钱送房子之类的行动,胡屠户的市侩语言和市侩动作等等,都极其自然地体现了各种人物的不同身份与个性特征。
9、情节的提炼与典型化:
作者把故事情节的中心集中在范进中举前后。作者围绕这一中心情节牵动全线,展开了它的艺术画面,让各色人物纷纷登台表演,使我们看到了封建黑暗社会的一个侧面。这种将情节加以提炼与典型化的做法,可以更深刻地揭露矛盾,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挖掘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更好地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
10、人物性格鲜明:
这段故事所写人物,皆能使之“现身纸上,声态并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性格非常鲜明。范进的如痴似呆、似傻若狂,被描写得淋漓尽致,显得可怜可憎;胡屠户的前倨后恭、趋炎附势,从他身上好像散发出一股令人作呕的市侩气息;张静斋的虚伪矫情、世故奸滑,作品着墨不多,却能烛幽索隐,揭露他灵魂深处的丑恶。这几个主要人物,都被描写的穷形尽相,生动逼真。不仅如此,作品还善于三笔两笔地把一些次要人物勾勒得神态栩然。如写范母听到范进中举时的神态。作品先写报马“闯”进来的气势,次写报录人“恭喜高中”的呼喊;然后,在这种气氛下,作品非常简单描写了范母的神态:范母先是“不知是甚事,吓得躲在屋里”;后来“听见中了,方敢伸出头来”。这简短的描写,把一个穷家老妇的胆小怕事、战战兢兢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非常逼真。又如写范母在胡屠户要到集上去为范进治疯时的心情,只写范母的一句叮咛:“老太太赶出叫道:‘亲家,你这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这句话真是语重心长,活现出一个老母亲的忧伤、耽心和期望。
11、运用细节描写进行讽刺:
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真实,而且又具有讽刺性。作品通过这些细节,揭示了有关人物的丑恶内心。如写范进发疯,先写发疯前观看报帖的仔细:“看了一遍,又念一遍”。次写范进发疯的疯态:“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到了集上,“鞋都跑掉一只”。这些细节有力地揭示了范进内心的急遽变化,深刻地讽刺了封建社会读书人思想的庸俗和精神的空虚。又如写胡屠户的势利。先写胡屠户前来贺喜,“后面跟着一个烧锅的二汉,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活现出一个屠户所能摆出的排场。次写胡屠户为范进治疯,出发时“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打了范进一个巴掌之后,竟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范进疯愈回家,胡屠户跟在后面“见女婿衣裳后襟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胡屠户接受范进的赠银时,虚伪的谦让更是令人作呕:“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表示谦让;客气一番之后,他又“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作品通过这些饶有趣味的细节,漫画式地嘲弄了胡屠户的猥琐低下、虚伪做作,活画出一副势利小人的嘴脸。作品讽刺的笔触指向一切丑类:本文描写张静斋文字虽简单,但也大加揶揄讽刺。张与范“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而范进中举以后,他却百般虚伪拉拢,表演得竟和真的一样。当范进推辞时,作品这样写道:“张乡绅急了,道:‘你我年谊世好,就如亲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见外了。’”话是虚伪的,态度却装得十分诚恳。“急了”一语写得很好,恰切地表现了他的虚伪矫情。这讽刺既自然又深刻。
12、用讽刺手法把引人发笑转为发人深思:
同《孔乙已》相比,两文要表达的思想相同,但《孔乙已》的色调比较平和,而本文的讽刺色彩却十分强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范进中举后丑态百出的颠狂的神情举止和满口的胡言乱语进行讽刺,引出阵阵笑声。又引人在笑声中探究这一戏剧性悲剧的原因,从而把罪魁祸首指向封建科举制度。二是描写周围各色人对范进前后迥异的态度和言行,主要突出胡屠户和张乡绅。胡屠户由看不起范进,时常对之辱骂和讥笑一变而为奉承讨好、吹嘘巴结。其变化之突兀,让人惊异;而其滑稽的阿谀态更让人捧腹。写张乡绅以举人的身份与范进拜弟兄、攀亲戚,送房与与赠银并施,活画出一幅趋炎附势的嘴脸。作者把讽刺的笔法用在这两个人物身上,从侧面既指出范进如醉如痴追求功名的原因,更为读者作了提示: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毒害了读书人,也造成了冷漠、势利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