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难句解析
1、人非生而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孰”是疑问代词“谁”,“而”是表转换的连词,“其”是指示代词“那”。全句译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难问疑?有疑难却不跟随老师(学习),那成为疑难问题的,终究不能得到解决。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是故”经常连用,意为“因此”。“无”是“无论”的意思。“所存”是“所”字结构,可译为“存在的地方”。全句译为:因此无论(地位)是贵是贱,(年龄)是大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其”为人称代称,前一个为“他们”,代“古之圣人”,后一个为“他们”,代今之众人,“焉”是语气词,无实义。“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全句译为: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尚且跟随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句读”、“惑”分别是“不知”、“不解”的宾语。“师”作动词“从师”,“小学”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小学”,而是“小的方面学习了”。全句译为: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5、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彼与彼”中的两个“彼”分别指代老师和学生。全句译为:问他们,(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政,如是而已。
全句译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早有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