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设计 元杂剧常识

元杂剧常识

教学设计   2025-02-03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今天一起来看看元杂剧常识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四折一楔子”( 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如果是你,你还会添一些什么东西呢?(舞蹈

3、 元杂剧的角色:旦、末、净、丑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 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元杂剧常识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点击显示
【元杂剧常识】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92006/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