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同步练习解题指导
都江堰同步练习解题指导
一指导学生在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的基础上把握全文中心思想。
说明:1.理清思路包括理清局部思路和理清总体思路。这个问题是前面单元训练过的,学生熟悉。本题是复习,略为提示即可。本题只要求理清文章总体思路,学生回答局部思路也行。2.概括要点也是前面单元训练过的。此处是复习,只要求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语言应力求简练、恰切,不必与答案完全一致。3.中心思想应包括“写了什么”和“表现(歌颂、赞扬)了什么”(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需要概括、提炼,语句要准确,连贯,用语不必强求一律。
理清思路
局部思路:1.作者开篇提出见解.接着先概述长城伟大之处,为下文阐明见解作铺垫。然后比较说明“一个了不起的工程”修建时间比长城早、社会功用比长城大,以此说明自己立论的价值取向。最后点出“它,就是都江堰”,与开篇呼应。2.先写游都江堰之前的心态,接着以游踪为线索,由远而近地描写景观的声和形,特别突出描绘江水的力量、奔流和驯顺,并点出都江堰的游观价值。3由景及人,由描写景观进而歌颂景观的创造者.然后从李冰做官为民的政治走向、’在实践中总结治水经验等方面,颂扬他利民、富民的民本思想。再用秦始皇作对比,写李冰作石人镇江测水和出土石像。最后写作者感受,点出主旨。
总体思路:文章开篇提出观点,接着从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延伸距离和文明特点等方面对长城和都江堰进行对比评述,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交待行踪,集中笔墨多角度地描写都江堰江水的特征,赞美水的强大生命力和水坝的神奇功效,肯定游观价值;最后又由物及人,评述景观创造者李冰,歌颂他的伟大精神及其巨大影响。
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评述造福千年的都江堰的巨大作用。
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水流的特点、魅力。
第三部分:歌颂都江堰创建者李冰。
本文通过对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评价了它的巨大作用,热情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不朽功绩,进而歌颂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锐意进取、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
二训练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把握文意的能力,以及阐发一些比较含蓄或比较抽象的语句的意思的能力。
1.这个造型说明李冰是个实干家,是个兴修水利、为民造福、为民消灾、具有实干精神、忠于职守的郡守。“守”有主管其事之意,作为主管一方的官员,这个造型也说明李冰既做官又做水利专家的政治定向。李冰治水完成了从除水害到兴水利的质的转变,并总结出治水的三字经、八字格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历代水官都把维修、完善都江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所以尽管历代治人者大动干戈殃民祸国,都江堰仍得以历经千年沧桑而保存下来。这是李冰及其后继者利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胜利,“终究又胜利了”是对李冰治水的功绩的肯定与歌颂。
z.“田间老农的思维”是既具体又质朴的思维,“这个人种要想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就必须变水害为水利,这是最务实的思维。“人类学的思考”在这里指关于人的起源、进化的思考,这是有关民生问题的思考,即关于人类生存问题的思考。加点的语句应是“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两个成语的拆写。大智若愚:指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炫耀自己,外表好像很愚笨。大巧若拙:大巧者不自矜炫,外似愚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
3.头部残缺的持镭石人像,是一尊当时筑堰的“堰工”。作者把它看成是李冰的儿子,是因为李冰的儿子二郎“刀劈虎头岩”、与父“擒孽龙”的治水传说广为传播,李冰父子深受人们爱戴。此外,李冰的后继者如汉代文翁等人,为完善、维护都江堰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不正是李冰治水的继承人吗?作者这样说,表现了对李冰的儿子及其后来者的崇敬之情,说明造福人民的官吏,人们都会怀念。“洁间”的意义:警醒为官者,活着应该想想身后事,活着站在哪一边,死了人民也会给他排队;既然为官,就要为民办事、造福。“洁问”是对无所作为、愚弄人民的官员的当头棒喝,颇有振聋发馈的作用。
4.这段话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为民、利民、造福于民的李冰及李冰后代深深的怀念与崇敬,由歌颂李冰进而歌颂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锐意进取、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历史是前进的,滔滔江水是永恒的,为民造福的工程是永恒的,造福于人民的人的伟大精神也是永垂不朽的。
说明:1.回答这道大题,一定要熟悉课文,联系语境,老师要善于引导。2.老师要适当提示。如第1小题,可先解释“郡守”“守”两词,特别要提示“守”的意思。第2小题中,“大智若愚”较为常见,“大巧若拙”一般少见,老师亦可提示第二个成语构词法和含意与第一个成语相似。3学生只要答出各小题大意即可,不必咬文嚼字,强求一律。4.不可忽视提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设计本题,意在让学生体会本文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