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2025-01-18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告诉我们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1)我国地处北半球,正午时太阳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于是太阳成了我们的指南针;(2)晚上,北极星可以为我们指示北方;(3)阴雨天,大树的枝叶稀稠可以帮我们辨别方向,树叶茂密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少的一边就是北方;(4)冬天里,沟渠积雪的多少,也能帮我们判别南北的方向。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一定会把我们和学生带入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

二年级学生生活经验肤浅,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过辨别方向,但那是平面的,和本课的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我把“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孩子要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生活当中处处有语文。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结合。我想,这样就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所在吧。

针对本课我制定的目标是:

1、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2、能力目标:掌握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在完成这些学习目标中我是这样做的: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字词以及了解了课文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详细讲解第一个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并交给同学们学习方法,让孩子们以六人小组的学习方式把课文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所在的时间,怎样辨别方向从书中找出语句进行填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孩子,每个学习小组的孩子积极交流。而后我让学习小组分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在交流的同时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如:稀、稠、沟渠、忠实、向导等,并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沟渠里的雪为什么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如何找到北极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在完成第一个学习目标时:

结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由字、词、句到段都培养了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进行忠教学中把它与句子结合起来,进行学习,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运用图片小男孩迷路着急,让同学们安慰安慰他,即培养了孩子们的助人为乐的品质又训练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青苔来辨别方向:不长青苔的一面是南面,长青苔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可是,在这位学生汇报时,却把答案说错了,可我当时由于紧张,没有听出来,今后要学会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在孩子们的资料汇报中,让他们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本节课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师生合作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完成背诵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不断穿插不同形式的读,在无形中,让孩子对课文内容一次比一次熟悉,对后面的背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课文讲解完成后,我让孩子一小节一小节的背诵,让孩子们背起来更容易。之后,我又利用表格进行补充填空式检测背诵情况,也让一部分同学在不熟的基础上,更加熟练。

在学习沟渠里的积雪时,我发现:要突破一个课时的重难点,光知道学生的学情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班的学生学情不一样,要找到最佳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必须需要老师“磨”的过程。而且在“磨”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多越有利!这样,才有利于找寻 突破难点的最佳方法。本篇课文我在不同班级一共执教了六次,在第二次执教的时候,我感觉到:怎么越上问题越多?最后,我逐步从问题入手,逐步完善教案。值得记录的是:用什么方法,解决文中“沟渠里的雪究竟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呢?”才能让孩子接受的更快,这个问题时,我先考虑的是用一个沟渠的道具,再用手电筒当太阳的光线,直接给大家做演示实验的方法,其实用这种方法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但最后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道具,也就放弃了这种方法。(文本中作者在这一节语言表达上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我在第五次修改教案中发现:我豁然开朗,在理解“沟渠”一词的基础上,运用课件,通过观察课件中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南方和北方,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哪边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学生带着疑问探索得知:地理位置不同,积雪所在的方向位置变化也就不一样。最后,我领引学生:孩子们,通过我们阅读,通过我们的探索,让我们告诉作者一个肯定的答案——沟渠里化得快得一面是北,化得慢的是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求知热情,又让学生在情感领域里意识到: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要从疑问开始!我们的教学也更为实效地解决重难点。原来,文本中字里行间,引发着教学设计的灵感。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作者也有隐藏最佳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我们教者去发现。

在完成第二个学习目标时:

课文最后的拓展中,我提出了 “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在本课中我非常重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为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我特意找来两本关于自然知识的书籍,介绍给同学们,希望他们能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使我领悟到: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发现的实际问题入手,找到适宜的相对解决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低段教学中,小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即使很多基础知识已掌握,但是很多题目不能很快读懂题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直很重视引导学生在积累词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决我的第二个疑问时,我的教学设计也别有用心。比如:忠实的( )训练学生进行词语搭配,利用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引导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扩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真正让他们在生活实际中得以运用,我进一步引导:除了忠实的向 导外,我们还可以忠实的什么?学生说出来了,说明他们理解了。

课下回想课堂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景,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点不足:讲解不够详细。第一这首诗第二段中指出中午的太阳是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我在教学中 “中午”太阳在南方,进行拓展,引导太阳在一天当中的位置都有哪些变化?而一名学生回答出来,就草草收场,这样设计,使得部分学生不能理解。第二在第四段中讲到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得一面是北方,我只是让学生从图片中指出了枝叶的稠和稀,问了一句为什么?学生的简单一答,只能给学生留下一些粗浅的印象,很容易忘记。如果再让学生深入理解为什么南边的枝叶会长得稠,北边的枝叶长得稀,让学生来说一说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第三在第五段中沟渠里的积雪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在课前说课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探讨,搞清楚了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通过课件点明沟渠的朝向和太阳的位置,利用课件进行了适当地解说,让学生对沟渠里的积雪究竟哪边的先化进行了理解。但是由于讲解的不到位,使得一部分学生仍不能真正理解化得快的是哪边?

二点不足:关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不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这堂课上,学生显得比较拘束,说明我激励学生的水平有待提高。比如说小组汇报时,我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汇报的同学身上,没有带动台上、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

三点不足:课堂高效性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根据表格进行讨论的时间过于短,造成了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并不理想。还有在学习完课文以后,让孩子们试着背书的时间过长,直接导致后边的拓展延伸部分,显得有点仓促,以至于拖了堂。这说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有所欠缺,以后我会继续努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四、对学生的评价语,过少,较单一,不能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今后一定努力。

总之,在这节课中,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了太多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不再一一赘述。可是,这节课从教学设计,到定稿,再到成形,一次又一次的试讲中,都融入了我们整个年级组的心血和汗水,在一次次的试讲后,几位老师都不遗余力的给我各个环节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指导。这次讲课后,我在不同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感谢我们年级组的每一位老师!今后,我还更加努力!

点击显示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29425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