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能力培养浅议
不少同学总抱怨生活平淡,作文不知写什么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也就是说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我们该怎样培养自己的感悟能力呢?
首先,要经常观察生活,留意生活。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常普通的小事,大事我们要关注,小事我们更要留意。比如说一家人散步这一极平常的小事,《散步》的作者莫怀戚却从中感悟到了家庭伦理;作家张晓风看见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满天飞舞”,她想到生命的代价,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敬畏生命》))生命值得敬畏。如果作家不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怎能有此独特的发现?考场佳作《窗外》写道:“从我居室的窗外望出去,可以看见一株高高的芙蓉树,在那烟树参差的春日里,花红点点,煞是迷人,牵动着我的文思。”可是一个早晨,“蓦然发现,昨夜的一场风雨已将它剥蚀得面目全非,这时,一种繁花落尽的悲凉掠过我的心头,我不由感慨系之”。过了些日子,也就淡忘了。一次从乡下回来,不经意打开窗户,顿觉眼前一亮:“一树火红的三角梅映入眼帘,它在夕阳的背景下定格。”作者审视窗外自然风景,从变换更替中悟到一个哲理:“生命中没有四时不变的风景,只要心永远朝着阳光,你就会发现,每个早晨都会有清丽而又朦胧的憧憬,在你的窗前旋转、升腾,这个世界永远传送着希望的序曲。”看,小作者这一深刻感悟,不就是来自于多次细致全面的观察吗?
感悟需要联想、想象和善于思考。学会感悟就要学会由此及彼的联想、想象,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理性思维。因此,我们不但要用心观察生活,而且要善于思考生活,对生活中某一类物,某一件事,某一个现象都不要轻易放过,要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味来。考场佳作《风的记忆》的作者就很会联想,他写小时候举着小红旗不飘,在父亲的启发下举着红旗跑,旗便呼啦啦地飘起来了,感悟到: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懈怠脚步,只有奔跑才能高扬人生之旗;一次龙卷风刮倒烟囱、刮没屋顶,“我”和姐姐十分惊恐,而爷爷像没事似的,慈祥地笑着给我们讲龙卷风的成因,并安慰我们不要害怕,作者感悟到:只有笑对风雨才能迎来生命朗朗的晴天;作者由看小树在风中“唱歌”“跳舞”,即使被刮得东倒西歪也一如既往,又感悟到:人应像小树一样,风愈大就唱得愈响,舞得愈欢。于是每有打击来临,都要准备好自己的“歌”。作者通过与风有关的一些小事,联想到生活,感悟到生活的智慧。我们还要善于对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进行想象。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合情合理又符合科学的想象是有利于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的。有篇佳作《坎坷也美丽》,作者通过对波浪曲线的想象而产生了“坎坷也美丽”的人生感悟,作者写道:“波浪形的曲线真美,它是人生的脚印,波峰上闪烁的是金光闪闪的奖杯,波谷中盛满的是自强者的汗水。”这个想象生动形象而又合乎实际,作者由此得到启示并悟出人生真谛:“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线那样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虽然走起来辛苦,但它却通向幸福。只有攀过那座座高峰,越过那条条深谷,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假如人生之路是坎坷的,也许我们会拥有更多的美丽。走在波浪似的人生道路上,最可宝贵的是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些话充满智慧和哲理,如果我们平时注重想象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不难找到这样深刻的感悟的。
感悟还来自于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和深入体验。我们要有意识地参与各种各样的一些活动,投入生活实践。只有直接感受生活,深入体验情感,并且以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真情去仔细体味人生,这样才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并形成个人独特的深切的感悟,作品才能产生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佳作《感悟生命》,作者写一次生物解剖课,同学们把带的鱼都包在报纸里,鱼拼命地甩动身子。有的同学狠狠地往桌上一掼,它还是不停地扭动身子,甩着尾巴,眼睛睁得大大的。同学们又用报纸将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起来,估计鱼是窒息了,同学们继续听课而忽略了那个不安分的生命。接着作者又写道:“不知过了多久,‘呀!’同桌叫了一声。我一看,顿时目瞪口呆:煞费苦心折叠好的报纸,已被那小机灵顶开,它的尾巴已甩出来了!只见报纸遮盖的部分还在微微起伏,我想象着它生命的蠕动。正惊叹间,老师要求大家动手杀鱼。掀开报纸,天!它还在一上一下地跳,腮帮鼓得更急促了,像在大口喘气。同桌把菜刀架在它脖子上,仿佛出于一种求生的本能,蓦地,它急剧地挣扎起来,甩得尾巴‘叭叭’直响,同学近乎无可奈何了。它挣扎得太久了,只能睁大愤怒的眼睛,喘着粗气,任身上的鳞甲一片片被刀刮去。等到内脏全部被掏出,只剩下一具躯壳了,眼睛还睁得大大的,流露出一种异样的神采,就在这一瞬间,我清晰地看见,它用尽最后的力量,扭动空空荡荡的躯壳,尾巴摆了一下。啊,多么持久的生命!多么顽强的斗志!生命的精髓在于躯体中的灵魂,而不在于没有灵魂的躯体;躯体消逝,灵魂仍在,这就是生命。”这是叙写的一次杀鱼的亲身经历,作者心入生活,并带着充沛感情,因而体验生活很深,感悟也极为细腻深刻,提炼出有关生命哲学的含义,着实令人叹“鱼”观止。
写作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善于体味、思考生活,提炼生活。另外,还要广阅读,多揣摩、借鉴他人作品表现出的感悟生活的经验。这样,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逐渐加强,自然也会写出立意深刻、新颖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