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评析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四年上第22课。这堂语文阅读课,董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本节课体现的特点:
1、整体把握,抓主线: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情感主线很清晰、明朗。董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如导言中教师围绕台湾青年无私为大陆患白血病的青年奉献骨髓的动人故事,为血脉相连的两岸人民架起一座生命桥为主线创设情景,老师以感动为切入点让学生自由读文,画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你的感动,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老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的读,逐渐深入的读,文章采用各种形式的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对比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一读的环节也是围绕文章情感主线进行的。如:“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上红润起来。”“但是,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找学生对比的读,感悟两个“静静地”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做到了有体验的读,传情达意的读。
2、依托文本,重扩展:
语文阅读既要培养学生走进文本研读的本领又要培养学生走出文本拓展的能力。文本是死东西,它只有经过学生的理解、接受、反思后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文本才有生命,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如理解“奔波”一词,学生先自己理解为“奔忙”“不停的忙碌”等教师引领学生依照文本扩展,再理解。第一出示李博士一天的形成路线,从具体的形象中理解,第二出示李博士图片边介绍他的事迹从年龄、举止中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海峡两岸人民没有团聚来感受李博士奔波的意义所在。第三把对老人的敬佩之情通过读在表达出来。通过“奔波”一词的深入理解,感受李博士伟大人格的魅力。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还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李博士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是非常不易,如何让学生深刻体验,董老师的做法是可取的,她紧紧抓住句子中可以生发的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感悟,如她抓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个点让学生带着崇敬、感激和喜悦的心情反复的读,反复的推敲,最终让学生悟出李博士与台湾青年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进行手术,感受两岸同胞骨肉亲情。接着老师又抓住“终于从身躯里涓涓的流出──”这个点,通过“流出的是什么,还是什么,流到哪里,架起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话,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在了解人物的基础上,说的精彩,讲的到位,这正是学生对文本深层内涵的挖掘,学生在动情的读这段补白,(“涓涓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是两岸同胞的骨肉情,这些情意流到了渴望回归的大陆人和漂泊多年游子的心窝里,两岸同胞架起了一座用血脉亲情连接的生命桥。”)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思维得到绽放,感情得到升华。
3、搭建对话平台,促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在这堂课中,如老师结束语说道:“架桥的人小钱和台湾青年会不会见面呢,这并不重要,两岸人民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的困难就是你的困难,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血脉亲情是割不断的,终有一天两岸同胞必将走到一起,你愿做这传承血脉的使者吗?你会吗?你会吗?”教师动情的追问,使学生亲近了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了学生,与学生情感交融,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指名让学生读这段话,再播放一段音乐再含情的读让学生的“阅读个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
4、走向实践,求三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对文章的感悟与人生的感悟有机的结合。如老师设计的课后片段“如果小钱和台湾青年有机会重逢,大陆青年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写一个小片段,表达出真情实感”读写结合是对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育的提升。
另外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细节上课看出教师的教风朴实,不设花架子,语文功底扎实,潜心研究文本,正向崔峦老师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达到简见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不足老师的激情在饱满些,效果会更好。如老师用笑容影响学生的情绪,用手势带动学生的情绪等。希望以后的语文课能喷涌激情,焕发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