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课文精讲
星星变奏曲课文精讲
【阅读要点】
【语言卡片】
1.生字
颤(chàn)动 萤(yíng)火 闪烁(shuò) 朦(méng)胧
覆(fù)盖 寂(jì)寞 僵(jiāng)硬 疲倦(juàn)
2.雅词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僵硬:呆板,不灵活。
颤抖:哆嗦;发抖。
静谧:安静。
憧憬:向往。
浪漫: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劫难:灾难,灾祸。
闪烁: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朦胧:不清楚,模糊。
弥足珍贵;更加觉得珍贵。
3.音韵和谐的叠词
一团团星星点点朦朦胧胧闪闪烁烁
4.新奇美妙的比喻
①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②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③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
④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5.对比鲜明的段落
①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②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句段品味】
1.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
品味:“星星”象征光明和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夜里”象征黑暗的现实世界。“凝望”“寻找”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对光明和美好生活的渴盼。“遥远的安慰”写出了星星对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们的抚慰:在没有光明的暗夜,星光虽然微弱,虽然无法改变这个黑暗的世界,但它能接济人们心灵的渴盼,能给人们希望与鼓舞。这四行诗运用假设和反问,构成了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否定。
2.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品味:“都是一首诗”比喻生活中的美好;“都是一颗星”比喻生活中的光明;“像蜜蜂在心头颤动”比喻生活中的春意。这五行诗,连用三个比喻,描绘了一种诗意盎然的幸福生活;运用“谁不愿意”的肯定句式,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品味:“柔软得像一片湖”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给人温柔如梦的感受。美丽安静的“睡莲”也烘托出了夜的静谧。飞舞的“萤火虫”和一闪一闪的“星星”以动衬静,平添了这幅“静夜图”的生趣。这三行诗,描绘了一个夏夜般柔美的世界,给人以如梦如幻的美妙感受,能激起读者对这种充满温情的生活的向往。
4.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像星星落满天空/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品味:“鸟落满枝头”,描摹了一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动感、充满美感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像星星落满天空”,描绘了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给人向上的力量。“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朦胧迷离的美好意境。这四行诗,描写了一个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
5.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会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品味:“寒冷”“寂寞”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人们在黑暗中的生存状态,“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透视出人们对光明世界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四行诗与上一节的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和“谁还会”的反问句式,一起构成了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否定,并由正面表达对自由的企盼转而从反面加以表达。
6.谁愿意/一年又一年/总写苦难的诗/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品味:“一年又一年”,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们在苦难中生活得太久太久,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渴盼得太苦太苦。“苦难的诗”是痛苦的结晶,是压抑的记录,也是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小星星”明写星星的颤抖,实写人们心灵的颤抖,写人们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得不到温暖。“像冰雪覆盖在心头”写出了人们心灵的寒冷孤寂。这五行诗与第一节的第五至九行诗相互照应,这五行诗句中浸透了苦难,第一节的诗句溢满了幸福,在强烈的对比中,呈现出现实与理想的反差。
7.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僵硬得像一片土地/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品味:“僵硬得像一片土地”,描写了夜晚的严寒、冷酷、死寂、沉闷,写出了一种孤苦冷落的气氛,给人一种迷茫失落的感受。“瘦小的星”比喻人们对光明的微茫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这三行诗与第二节的第十一至十二行诗同是描写夜晚,一个是冷酷无情的夜,一个是温馨迷人的夜,两幅截然相反的画面,更加表现出现实之黑暗,理想之美好。
8.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品味:“飘动的旗子”“火”象征胜利与希望、光明与温暖。“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表达了人们对理想世界的企盼。“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大阳照不到的地方”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诗人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已,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从局部看,这四句是作者人格与生命的自我激励,洋溢着乐观精神;从全文来看,这四行诗在前文写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上提升到写为追求美好生活而献身,升华了主旨,有力地收束了全诗。
【课文赏析】
《星星变奏曲》是我国当代诗人江河的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朦胧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文革”中成长的一批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艺术表现的重要特征是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
这首诗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用茫茫黑夜中的“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有力否定,对光明和理想的无限向往,也表达了诗人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勇于献身的决心。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这首诗分为两节。
第一节的前四行诗用一个假设句式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否定,以下十二行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分别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用“诗”“星星”“蜜蜂”“湖”“睡莲”“鸟”“春天”“白丁香”等意象,写出了一个美丽的理想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一个安宁平静的世界,一个花香鸟语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从而表达出作者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不愿意……谁不愿意……”所表达的肯定的内容,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所表达的否定的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随着意象的变换,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了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一节前四句与上一节前四句一样,都采用了如果的假设句式,构成了对现实世界的否定。由“谁愿意”领起的以下八行,用“夜”“覆盖在心头的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颤抖的星星”等意象,写出了一个黑暗的现实世界,那是一个寒冷的世界,一个死寂的世界,一个严酷的世界,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最后四行,又恢复了第一节用过的“谁不喜欢……”的句式,表现了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
一是巧用象征营造意境。象征是写作朦胧诗常用的写作手法。这首诗中就用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形象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用夜、冰雪、僵硬的土地、吹落的星星来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使得这首诗意境优美,含蓄朦胧,令人回味。
二是巧用“变奏”构思全诗。变奏是一种作曲技巧,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这首诗就是借助音乐中变奏技巧进行构思。这首诗的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具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变化并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这种情形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这样,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节奏之美、韵律之美、回环之美。
这首诗有如下美点。
一是构思奇妙。这首诗的上下两节,写法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有17行,都写了四幅画面,都以“星星”为主要意象,都表现了追求光明的主题,都运用“如果”的假设句式,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上下两节的写法又有不同之处:上节诗侧重于描写美好的理想世界,下节诗侧重于描写黑暗的现实生活,上节的意象温馨迷人,下节意象冷酷无情,上节运用了“谁不愿意……”的句式,下节运用了“谁愿意……”的否定句式,上下节构思大同小异,犹如一首歌曲中的两段旋律,具有一种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韵律之美。
二是对比巧妙。一是意象对比。全诗描绘了两组截然相反的意象,将幸福与苦难、温暖与寒冷、温馨与孤苦、生机与死寂相互比照,写出理想世界的无限美好,现实生活的无比黑暗。二是感情对比。诗中既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象的强烈否定,也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执着追求。对比鲜明,感情浓郁,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三是比喻精妙。诗中有许多妙喻。如,用“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写出幸福的瞬间,用“柔软得像一片湖”写出了夜晚的宁静,用“颤抖的星星”写出了压抑的苦痛,用“僵硬得像一片土地”写出了现实的严酷……这些熠熠闪光的比喻十分形象,描绘了生动的意象,营造了优美的意境,美化了文章的语言,也传递了作者的情感,具有独特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