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练习题 课后练习 发现 交流 应用

发现 交流 应用

课后练习   2024-12-19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进入四年级后,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栏目以两个学习伙伴“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形式呈现,内容由以前的发现字、词特点为主,转向了以发现句、段、篇的表现形式的特点为主。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这个内容时仍然按以往单纯的办法,让学生随意说一说或分角色读一读了事,使这个很有分量的栏目一滑而过,轻描淡写,教学显得十分苍白。这种状况,在四年级下册必须得到改善。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如果说人文性更多是从教材内容上得到体现的话,那么工具性则是更多从内容的表现形式上体现的。假如学习语文,学生只记了一些故事,这样的语文学习肯定是不全面的,不合格的。我们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不但学习内容,明白道理,体会情感,感受美好,还要学习方法,学会表达,这是由语文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定的。而我们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实状况往往是重内容轻形式,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去关注形式,如果教师也忽略语言表达形式,这对今后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肯定不利。四年级上、下册教材“我的发现”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这种现实状况,专门针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而设计栏目。该栏目设计切入巧妙,形式活泼,利学利教。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进行“我的发现”的教学呢?笔者建议如下。

一、注重发现,鼓励探究

从栏目的名称“我的发现”看,一是强调发现的过程性,二是强调学生发现的自主性。

发现过程就是探究过程。以四年级下册为例,本栏目涉及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表达问题,涉及标点的使用,涉及句子含义的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和习作等方法问题,呈现方式大都由本单元的具体语言材料引入,留下较大的空间给学生自主发现。学生对这些语言例子中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及规律,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等。此过程,有一定理性认识特征。但教师千万不要以为四年级学生小就可以越俎代庖,千万不要以自己知道的语法术语语法知识来强“教”强“灌”,因为学生没有亲历发现的过程,空洞地接受语法知识,可能会囫囵吞枣,还可能使语法等问题复杂化,影响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我们主张充分放手,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现探究。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我的发现”是要学生发现排比句的特点,体会排比句的表达作用。教师让学生读教材给出的文段后,引导学生自我探究:①读例文后,发现这段话的句式排列有什么特点?②这种句式读起来觉得怎样?当学生有了初步发现后,再让学生找出本组课文中还有的排比句,引导学生总结,再探究:③你发现这样的句式,至少由几个相同式样的句子组成?这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发现,就能探索出排比句的“句式相同,且一般有三个以上句子”的特征。

二、重视交流,重在提升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水平,也有交流的能力,但是学生水平有差异,程度有区别,若只停留在自我发现的层面上,有的学生可能是表层认识,可能是不全面的理解,还可能是不准确的理解,甚至还有错误的“发现”。因此,在自主发现基础上的交流显得十分必要。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好交流环节,学生的认识就能得到矫正、调整、完善,就能得到提升。例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我的发现”是发现引号的不同作用,有的学生在自主发现中就可能从“和平之花”“摇篮”这两个词语中,认为引号表示比喻的意思。经过讨论交流,大家发现比喻句并不需要打引号,这两个词语虽有比喻意义,但它们使用引号主要表示有特殊的含义。同样的,关于第二句的“特别”一词,有学生可能认为是引用上文词句(《鱼游到纸上》“就在金鱼缸边,我认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也有学生可能认为是强调“特别”。经过讨论,大家可能相互接纳对方观点,得出“这个引号既有引用的意思,更有强调的意义”。

经过多次交流讨论,学生就能进一步总结提炼出“引号有的表示引用,有的表示强调,有的表示特殊的含义”的认识。

三、实践应用 适度拓展

经过自主发现、交流提升,学生对语言表现形式的特点规律有了初步认同,但还不能算内化了,“过手”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应用,将得到的理性认识具体化,才能使语言表达形式的认识进一步内化。例如,在《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七》的学习中,学生在理解了排比和引号的特点后,再回到其它课文中去寻找,去判断,或者写一写排比句,打一打标点符号,这样学生就检验了自己的理解。再如,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是总结体会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通过发现、交流两个环节,学生可以明白小东的“段意归并法”的意思,但仅停留在什么叫归并法是不够的,只有学生再回到课文中去实践应用,其理解掌握才可能真正到位。比如,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本单元课文《渔夫的故事》,学生亲自尝试如何归并,如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几部分“合”起来,才能真正获得归并法的要义和方法。

在实践应用中,我们还可能遇到新问题,如本单元《文成公主进藏》的归纳,学生就可能发现用归并法并不简洁,而把题目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题目扩展法)。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适度拓展;主要内容的归纳还有别的方法吗?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交流、提升、总结。这样,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回到实践;实践中又进一步理性化……这循环往复的螺旋上升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过程。

我们相信,经过“发现──交流──应用”的三个环节,经历“感性到理性──理性回到实践”的两个来回,学生的发现就有质的飞跃,“我的发现”栏目的教学就会有新面貌。

──此文发表在《试教通讯》小学语文专辑十一期

点击显示
【发现 交流 应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01990/
课后练习推荐
热门课后练习推荐
  • 课后练习
  • 暑假作业
  • 寒假作业
  • 家庭作业
  • 考前练习
  • 总复习
  • 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