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

教案设计   2024-11-30

一、教学设计说明

《威尼斯的小艇》编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第九册的第五组。五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能“独立读懂一篇课文”,并且能“从内容中体会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让学生在“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向“自能作文”迁移,训练他们“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也是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

再看课文,它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是对学生进行“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训练的好例子,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生动、具体是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绘分不开的。

根据以上所说的重点训练项目与教材的特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2.基础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语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受到威尼斯独特地理风貌以及文章语言美的感染,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设计时,把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点写具体,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制定的目标与重、难点,我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通过对重点段的读、想、说、写,班级讨论交流,并给重点段设计表格等学习方法,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教学。程序如下。

教学前的准备:让学生读通课文,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录像初步感知威尼斯及小艇。使学生对威尼斯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理解“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的含义。接着,以“作者为什么要选小艇写”的问题,让学生带问题初读全文,理清脉络。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小艇的三大特点。然后,精读这三个重点段落,落实训练点。

1.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通过默读、画批、朗读、背诵等具有层递性的训练,自读领悟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点写;接着利用电脑演示比较,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表现特点的独到之处;然后引导观察小艇模型,指导有感情地背诵,从中欣赏作者描绘的精彩。

2.教学课文第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部分,给学生近一节课的四分之一时间默读课文,并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动手设计一个提纲或表格,来表现船夫高超的技术。学生可以自由加工、应用课文中的语句,甚至可以用上课文以外的语句。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设计的讨论评议,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将“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特点写得这样具体、生动。

3.教学课文第5、6自然段“小艇作用大”部分,让学生自由读,再从欣赏的角度,发表带个人情感倾向的见解——“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哪个语句写得精彩为什么”结合着对该问题的交流讨论,观看录像,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部分的每句话都在表现威尼斯月夜的“静”,之后再追本求源,引导联系上下文思考这“静”与小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悟出:作者通过描绘威尼斯月夜的“静”,是为了突出小艇与威尼斯的关系密切,衬托出小艇作用大这一特点。从而再次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具体的。之后,引导学生带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品味作者的精彩描述,最后总结课文,并让学生准备“抓住特点,向威尼斯的小朋友们介绍昆明的石林”,把训练点向作文、向课外迁移。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大家能不能用最响亮的声音把课题读一遍

生:(齐读)威尼斯的小艇

师:这“威尼斯”,你们去过吗好,我们现在就到威尼斯,去领略一下那儿独特的异国风光,好吗(放录像)

[看录像,在此并非赶时髦,通过录像,观赏异国风光,拉近理解的时空。虽只短暂的一分钟,但却整体地了解了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激活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感性理解的基础。]

师:游览了威尼斯,你都见到了些什么

生:石桥、古建筑、河道……

师:这些啊,美国著名的大作家马克·吐温,也就是本文的作者,在游览威尼斯时,也都见过,而且是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可他为什么在这众多的事物当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轻声、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提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问题,让学生带问题自读、自悟,在理解作者为什么选小艇来写的过程中,引发对课文内容的大体的认识。]

(生读)

师:好,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你认为呢

生:因为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师板书:交通工具)

师:说到交通工具,我记得文中有句话叫“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威尼斯的河道)“汽车”呢(小艇)

师:课前,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有)都写了谁(写了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师: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的——(主要的交通工具)。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小艇的一个特点,你说是什么(小艇作用大)

(师板书: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

师:你认为还有其他的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师板书:样子奇特、驾驶技术特别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是要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地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明确学习的目标——理解作者观察怎么细致,描述的语句怎么精彩,引导学生有目的自主学习。]

(二)、再读课文,落实训练点

师:作者是怎样写小艇样子奇特的,谁来为大家读一读描写小艇样子的段落

(生读)

师:这儿哪些词直接写出了小艇的特点请读书,作上记号。

(生默读,画批)

师:谁来说说,你标了哪些词

生:“长”“窄”“深”“翘”“轻快灵活”。

师:除了这些,作者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小艇的特点(比喻)几个比喻(3个)同是写小艇,却用了3个不同的比喻

生:比作独木舟,写出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生: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生: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行动轻快的特点。

[启发学生自读、自悟,不仅理解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的比喻是来自于多方面的观察。“同是……却……不同……”的问法,是在具体提示学生对事物的辩证认识。虽是一道题,认识的含蕴却很大,起到“一石数鸟”的作用。]

师:理解得非常好,可见,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不同的特点,描写得很精彩。那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一下吧!请你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

(生读)

师:刚才,你注意强调一下“又窄又深”的特点。读的时候,如果能将“二三十英长……”“长”的特点也强调出来,就更好了。来,再试试。

生:小艇有……

师:请你读打比方的部分。

(生读)

师:“有点像——独木舟”,多有趣的样子!读得不错。

师:下面,老师再请一位同学读直接写小艇特点的部分,全班同学读打比方的部分,谁来读前边的部分

(生读)

师:“新月”该有多美啊,读的时候,能让人感到造型很美吗“像——”书上这么说呀,让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小艇的样子。(出示小艇模型)现在我们可不可以不看书,把小艇的特点回忆出来准备——(学生边看模型演示,边试背课文。)

[结合观察,从理解到记忆。从读到背,引导的方法既有序,又多变。这样,学生学得轻松,在无意注意中获得了一个学习方法。]

师:学得很快,背得真棒!(指板书)你看小艇的样子是这样——(奇特),坐在里面,又是那样舒适、充满情趣。这还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呢

[过渡得好,非重点的第3自然段课文只用一句带过。这一跳跃,节省了时间,突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重点自己去思考读书,这叫做“疏能走马”,留下一个“开阔地”,给孩子形成一较多的思维空间。]

师:我们能不能给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这个部分设计个表格或提纲,让人一看就知道,“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边读边动笔自行设计)

(师巡视,发现典型。)

[好一个“边读边设计”,整整7分钟让学生自行读书,自行思考,自行作业,保证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此教学设计够大胆。从课堂的效果看,完全让人见到闪烁的智慧火花,学生自主精神,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

师:设计好的同学想一想,如果让你向大家介绍你的设计,你准备怎么说呢

(师继续巡视)

师: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设计。(投影卡片)从他的设计中,你看出他都读懂了什么呢

生:我看出他读懂了“船夫的技术特别好”,表现在三个方面:在船只很多,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船夫能操纵自如;在拥挤的情况下,船夫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他的第三点漏了在什么情况下船夫做到了平稳穿过的,我认为他没读懂这一点。

师:那么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船夫平稳穿过请大家再读书帮他补充上去。

(生读)

生:船夫是在极窄的地方做到平稳穿过的。

师:这位设计者,你同意吗今后读书时再认真一些就更好了,好吗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份设计,(投影)仔细看看,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觉得第二份设计比第一份简单明了,他抓住了这一段的关键词来设计。

生:我觉得第二份有总的概括“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有总有分,条理鲜明。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设计各有特色,有的抓住了关联词(投影演示);有的分为“情况”与“表现”两方面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投影演示);还有的,一份(投影演示)老师一时不知该怎么介绍了,它用上了好多书上没有的词,我们还是请这位设计者向大家介绍吧,设计者是哪位

师:你是怎么设计的

生甲:我是写出了我读完这一段后的感受。

师:哦,那么你这儿,怎么写个“速度极快”

生甲:因为文中多次写到船夫行船的“速度快”,比如文中写到“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师:有道理。那么,他这儿怎么写“轻快灵活”你知道吗

生乙:因为文中写“在拥挤的地方,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在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穿过,还能做急转弯”。

师:这个同学用了个“得心应手”,他为什么用这个词大家来读读书,一起想想看。

生丙:因为文中写一行船的速度很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向生甲)你同意吗

生甲:我同意,而且我觉得“操纵自如”就是“得心应手”的意思。

师:真不错,我很欣赏你能把文中的语句化为了自己的理解!我们通过表格、讨论评议,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是通过细致的观察,并具体地写出“船夫的技术特好”这个特点的。对于“小艇作用大”这个特点,他同样也观察得很细致,描绘得很精彩。请大家快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写得精彩

(生快读、找)

师:就请你来读最后的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虽然不一定照着文章的顺序去回答,但答不离“谱”,都谈此句如何的“精彩”,所言尽是挂在“彩线”上的一串珍珠。“这样更让学生有个“自由感”,有个“随心欲”,显得更为畅怀、洒脱。]

(一生读;大家找)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精彩。

生:“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一句写得精彩。

师:精彩在哪儿呢

生:精彩在作者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威尼斯,显得很生动。

师:这儿哪些词让你觉得作者用上了拟人的手法

生:“沉沉地入睡”。

师: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而且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

生:静。

师:你找的非常好,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小艇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声音。”写得精彩。

师:这一句,又精彩在哪儿呢

生:精彩在它告诉我们,威尼斯小艇在夜里给人们带来欢乐。

师:你理解得很好,有道理,但这一句中,还有更精彩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出了夜里的许多的声音,但是显得很寂静。

师:是啊,你们看,这半夜里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却让我们感到这夜,更加的——

生:宁静了。

师:作者虽然写的是声音,但却显出这夜是静的,写得多精彩啊!还有其他的语句吗

生:“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一句精彩。

师:这句精彩在哪儿

生:月影摇晃给人类的感觉。

[老师相机穿插,或补充、或提示、或赞许、或指正,点点拨拨,来个“水涨船高”,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深层次拓展,可见学生自主,并不否定老师的主导。]

师:轻轻的“摇晃”,让我们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样的一种美(静的美)“摇晃”是动的,怎么让人有静的感觉有没有发现在什么情况下,月亮影子才会在水面摇晃(水面静时)说得好。上文中哪个词点出这时水面的静(沉寂)我们读书时,不能只盯着一个词,而要联系上文,同时还得注意下文。现在我们来看看下文,你说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

生:小艇停泊了,水面才静下来。

师:文章在这一自然段中哪儿点出

生:“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一句点出。

[似乎是“顺手牵羊”,在评说语句“精彩”的同时,顺其自然,带出个学法指导;既小结出“联系上文”而又提出“水面这时为什么会沉寂下来”让学生读下文去寻找答案。老师游刃其中,灵活指导学生、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师:正因为小艇停泊了,我们才看到—一

生: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

师:我们才注意到——

生: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

师:我们才注意到——

生: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

师:你看,作者通过拟人写静,通过动态、声音反衬静,而这静则更突出了小艇与威尼斯城的关系——(密切),说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师:作者的描绘多精彩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欣赏威尼斯城月夜的静寂的美景吧!(放威尼斯城月夜录像。生读、体会。)

(三)、总结课文,迁移训练点

师:到了这时,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进入梦乡了,可当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时候,人醒了,船动了,城市又开始活跃了,多么奇特的异国风光,多么难忘的威尼斯小艇啊!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是怎样细致的观察并抓住小艇的三个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下节课,我们要练习抓住特点,向威尼斯城的小朋友介绍我们昆明的石林,好吗下课!

总评:

《威尼斯的小艇》在第一课时,将它分为三大块进行教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学、自悟、自会。当然这自主的精神并不是让他们在课上放任自流、毫无目的行动,而是在教师正确的引导启动下形成的。

一、内容分析中,借助“多媒体”启发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个大体的感性认识。因此教者在教学之始,让学生通过录像“游览”一下威尼斯水城,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看完录像老师提出“在众多的事物当中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的问题,学生对“众多的事物”有个鲜明的印象,就使他们自觉地从文章中去寻求答案。

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教者在讲到威尼斯城夜里宁静,再一次用了电教媒体,“让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用上录像,给学生提供了一“动”一“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会起着“呼应”的作用。

二、自读自悟中,重视思维的启迪

在引导学习“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的教学中,老师有明确的“主体”和训练“意识”,腾出足足7分钟的时间,完全让学生自读编写提纲,老师能舍得在课堂上拿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这不能不说是个大胆的举措。当然这一段落,文字比较浅显,层次比较清楚。段的第一句先是总的说“驾驶技术特别好”,余下都说怎么个好的具体表现。每一“表现”又有一定的规律,大体先讲“情况”,再说船夫“怎么办”。这种结构线条清晰、明朗,内容比较单一,让学生自编提纲,容易做到,是难得的训练契机。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点拨指导,组织讨论,集中评议的办法。老师在“导”上下功夫,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和偏差之后,选取出能带共性问题的提纲卡片,通过“多媒体打映出来,让学生讨论评说“你看出他都懂了些什么”。这一招很灵,无形中又成了一个“启动”点,说他读懂了,自然便由学生加以肯定;若说到还没读懂的内容,就引导再读书,寻找正确答案。课堂上同学们的思维被“启动”了起来,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评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挑出几张不同类型提纲的卡片,引导评说。通过比较,从“面”上铺开,使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最后选一名与众不同的设计者,由他来说为什么这样设计。老师所选择的卡片,大体都在读懂本段的意思上,有所独创,充分地展示了创造性思维。教师呈递进式地设置“启动点”,先完成大家都必须认识到的,再设计出多角度表现的提纲。这一启动,产生了发散性的思维,最后却以一“特殊性”的例子来个“升华”。

三、朗读教学中,侧重情感的启动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教师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立时呈现出威尼斯夜寂静的美的氛围。这里面,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接着便开始朗读教学,先让学生体会老师所范读的语句,这是学生情感启动前的酝酿。随后让学生去体会某生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因为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现自己的情感的基础上,放手让他们有感情地小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层一层并非机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范读,学生的有情感地跟读。老师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

点击显示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0210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