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赞誉,称颂园林设计者和匠师的艺术创造旨意,领略我国江南宅第园林建筑的风貌。
2.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以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学习本文既要懂得本文在介绍说明方面的特点,尤应注意理解文中蕴含的旨意,领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思想感情。注点讲解2、4两节。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去过颐和园吗?知道它是一座什么园林吗?(它是北方的皇家园林)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江南宅第园林的名篇《》
作者介绍:叶圣陶,苏州人,原名叶绍钧,他对很熟悉,因此对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说明文来学习,它不是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而是说的总体特征来说的。
正音解词
鉴赏(jiàn) 池沼(zhǎo) 轩榭(xuān)(xiè) 镂空(lòu)
重峦叠障(luán)(zhàng) 丘壑(qiū)(hè) 嶙峋(lín)(xún)
回廊(láng) 蔷薇(qiáng) 藤萝(téng) 蔓延(màn)(yán)
庸俗(yōng) 斟酌(zhēn)(zhuó)
阅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说明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总领全文)
(二)介绍的特色
(三)作者说明言犹未尽,之美妙处还有许多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按教参讲解)
“标本”?(词典中“标本,指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植、矿物等)
“标本”一词很确切地说了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而这种评价正是作者自己通过亲身感受所体会出的,确实是客观的结论
第二部分
2节、作者到过的十几处,那么设计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呢?(见书)作者通过这句话总说了的共同点,也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特别是“图画”两个字,贯穿全篇,文章从图画开始,又到图画终止,是介绍的线索
课文中四个“讲究”,这里也是概括了下文所要作的分项说明(3、4、5、6节则分别说了)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第二次提到图画,“务必”、“无论…总是…”、“一切”、“决不”用肯定的语气介绍了的特征,强调了共同点。
“如在图画中”这里引用游览者的话来证实作者的评分,第三次提到“图画”。
3节、从这节开始分项说明的特点,那么这一节主要说明什么内容?(亭台轩榭的布局特点在于讲究自然之趣,符合“美术画”的要求)
这节的内容照应了前面的哪句话?
(2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这节开头,作者通过什么方法突出布局特点的?
(以古代宫殿特点与比较,突出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这是为什么”这里是模仿某些游览者在游览时可能出现疑问的口吻,留下的一个悬念,以便突出下文的“要求自然之趣”。这样写,则要比直接叙述事物的特点,富有趣味。
“图案画”“美术画”,是从图画的角度来说明布局特点,第四次提到“图画”。
4节、这节重点介绍了的什么特点?
(假山的堆叠和配合,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池沼高低屈曲有自然感,有“入画感)
与前文中哪里相照应?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作者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使人“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为什么会达到这种境界呢?
(因为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这种艺术也正是艺术家本身胸襟,修养等的体现。
文章后半部分介绍池沼,是分几层写的?(四层)
(1)“大多引用活水”说明水质佳,干净。
(2)池面形状不同,布置也就因池而异。
(3)池边,高低屈曲,摆石种花略以点缀就自然有“画”。
(4)池里,又是入画的一景。)
作者介绍池沼时,只一个“活”字,就突出了池沼的特点。池沼水面有几种?(两种,一种宽敝,一种成河道)这可以说是池沼的不同点,那么相同点是什么?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这里突出池沼的自然之趣,是为了说明什么?
(“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里照应了上文〈第2节〉总说的内容,第五次提到图画。
最后一句“……又是入画的一景”,六提图画。
5节、说明了什么内容?
(花草树木的配合)
照应了上文的哪里?(“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也着眼在画意”文中第七次提到“图画”,说明了花草树木映衬方面的图画美。
课文上段以“入画的一景”结尾,本段又以“着眼在画意”开始,“画”字成了连接段与段和过渡的桥梁,不但省略了许多笔墨,还扣紧了中心,使段落连接更紧密。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说明了什么?(树木花草错落有致)而“错落有致”符合自然美的原则,一扣“着眼在画意”
“……相间……相间”与哪句相照应?
(“四季不感到寂莫”)二扣“着眼在画意”
“没有…没有…”句式,从反面说明“着眼在画意”
“一幅好画”,八提“图画”
“满眼的珠光宝气”烘托什么气氛?(园林的繁华气氛)
全段紧扣“画意”逐层说明,并且用了议论,说明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6节、这一节说明了什么内容?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按教参讲解
第二课时
的设计们在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时,不但从大处着眼“讲究……讲究……讲究……讲究……”,而且也注意细小处,哪些细小处?
(角落,门和窗的雕镂,建筑的颜色)
7节、这节的中心句是哪句?(第1句)
“……注意图画美”,九提“图画”
文章紧扣“角落”写了几处?(阶砌旁边、墙上、墙根)
紧扣“注意图画美”用了“栽”……蔓延着”“给补上”几个词,特别是“补”说明了匠师们善于注意图画美,使单调变为多彩。
这节最后一句照应哪一句?(中心句)
8节、找出中心句(首句)
“……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文章哪些内容紧扣“上品” 写的?
(“工细而决不庸俗”,“简朴而别具匠心”)
“高度的图案美”园林布局是美术画,门窗是图案画,十提“图画”
9节、通过什么方法说明的色彩特点?(比较)
“极少使用彩绘”,“极少”准确的限制,这正是与北京园林不同之处。
10节、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
《》的写作特色
一、说明内容紧扣特征。有很多特点,文中作者是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图画美”予以说明的。而说园林,必不可少的要有亭台轩榭,要有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图画美的特点就要体现在这一亭一榭,一花一草,各个近景远景之中。所以作者又重点说明了园林中能体现这一特征的四个方面: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因为这是构成园林的主体部分,所以作了详细具体的说明。而园林角角落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彩绘的调配等,因为是次要部分,所以作者只概括、简略说明其特征。
二、说明顺序恰当而多变。1.由总到分。层与层之间有总分关系,如第二部分(第2—9节)的第一层是总括说明的特点,第二层是对第一层的特点分别进行说明。一段中有总分关系,如在说明假山池沼配合方面的特征时,先用一句话总说“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别从假山的堆叠、池沼的安排及假山池沼的配合进行说明。2.由大到小。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是从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的特征,这是全文的重点,是大处。而第三层是从园林角角落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彩绘的调配等细部,即小处来说明。3.由主到次。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由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到近景远景的层次依次说来,这是从主到次的顺序。
三、说明方法灵活多样。1.作比较。如从花草树木的映衬来说明的特征时,作者就用了比较的方法:“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是因为“宝塔式”的修剪与“阅兵式”样的栽种,从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来看,是不足取的。
2.举例子。如从花草树木的映衬来说明的特征时,以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花、树的艺术风采:“盘曲嶙峋”的枝干,这在图画中是常见的;开花时节“满眼的珠光宝气”,这赋予古藤以生机,烘托出了园林的繁华气氛。此外,文中还使用了描摹、分类等说明方法。
四、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文中除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之外,还有描写、议论等,如文章第五段中用“古老”、“盘曲嶙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来描写园林中的藤萝,说明了的树木不讲究整齐划一,而讲究自然、画意。而文中的议论成分,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评价:“我觉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多少受到的影响。”这议论的句子,精炼而生动,意思也表达得充分、严密。
《》精段训练
【精段】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①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②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a,讲究假山池沼的b ,讲究花草树木的c,讲究近景远景的d。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③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头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练习】
1.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B )
A.修建 一直 期望 B.修建 一致 唯愿
C.修建 一致 为使 D.修建 一直 唯愿
2.在文中a、b、c、d处依次填进的一组词应是( D )
A.布局 映衬 层次 配合
B.布局 映衬 配合 层次
C.布局 配合 层次 映衬
D.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3.这段文字在课文中是总括性说明,其作用是( D )
A.概括的概貌
B.概括的修建情况
C.概括的分布情况
D.概括的总特点
4.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C )
A.下定义 B.分类别 C.打比方 D.作比较
5.文中概括总特征的一句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设计中“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6.根据下面的释意,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花木的掩映衬托。( )
(2)出于自心的创新和裁断。( )
(3)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
(4)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7.文中“布局”的含义是指________。“层次”的含义是指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几次用到“图画”一词,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B
6.(1)映衬 (2)自出心裁 (3)败笔 (4)因地制宜
7.“布局”指树木花草的相互掩映衬托。“层次”指近景远景所构成的景致和深度。
8.介绍的特征,强调的共同点。
语法·句子成分的搭配
句子成分的搭配
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语义搭配关系。句子成分的搭配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主语和谓语的搭配。
当主语和谓语都由比较复杂的短语充当,特别是当主语和谓语中包含几项意义时,常常会因照应不周而产生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那段日子,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这句话的主语包含着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因此和谓语搭配不当。
(二)动词和宾语的搭配。
动词和宾语的搭配,毛病多出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一种是宾语为一个复杂的短语,宾语中心误离动词较远;另一种是当动词不止一个,或者宾语包含着两项以上的意思时,容易顾此失彼。例如:在会议期间,我们还参观了长桥村自力更生解决饲料问题的经验。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经验”前头有一个较长的定语,由于前后照应不周,使动词“参观”和宾语不能搭配,可以说“学习”什么“经验”,但不能说“参观”什么“经验”。
(三)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包括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如果修饰得不合适,也会产生搭配不当的毛病。例如: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可以造出来。
“能干”可以修饰“手”,但“聪明”不能修饰“手”。
【练习题】指出下边句子中搭配不当的错误。
1.妇女们插的秧,又密又齐,又快又漂亮。( )
2.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3.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
4.今年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5.《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卢嘉川、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6.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参考答案】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4.主谓搭配不当 5.动宾搭配不当 6.动宾搭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