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案1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简练生动的语言,背诵课文。
2、体味并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1、教师出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画面,并提问:菊花高洁,南山幽静,徜徉在这山水景物之间的诗人是谁?
2、你知道多少关于陶渊明的知识,请你给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举手介绍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教师点拨补充,座位上的同学笔记。
4、导入《五柳先生传》
明确:
1、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2、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课文五读
1.听读课文
要求:1)认准字音。
2)并在课本上注下这些生字。
明确:1)生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黔(qián)觞(shāng) 欤(yú)
2)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合读课文
要求:1)读出节奏。
2)边读边在课文上标划节奏。
明确:1)三字短句:如好\读书晏如\也
2)四字短句: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复杂长句:如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3、跟读课文
要求:1)模拟人物心态。
2)读出语气、语调。
明确:1)第1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
2)第2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
要求:1)领会文意。
2)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字意、词意、句意。
3)课堂质疑,向老师提问,全班讨论。
明确:1)第一段:
何许:何处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第二段: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5、分读课文
要求:1)男女生分读课文的两个自然段
2)说说两个段落有什么不同?
3)找到总领全文,体现五柳先生风格的句子。
明确:1)分读课文,互相指出不足
2)从内容上看,第1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点出“不慕荣利”,第2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从形式上看,第1段主要是描述,是分写;第2段主要是评论,是总说。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课文理解
1、巩固与理解
1)学生再读课文。
2)同桌互相抽查,复习学过的字、词、句的注译。
3)教师课堂抽查。
2、欣赏与把握
1)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欣赏板块。
2)根据欣赏板块结合课文,四人小组讨论问题。
3)教师组织班级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A、主人公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B、作者以“五柳”为号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C、作者与五柳先生到底有什么关系要写文纪传?
板块一:陶渊明生平
公元365年,一名潜,字元亮,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生活在东晋后期,这时政治黑暗,贵族腐败,门阀制度森严,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其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他的祖父和父亲曾经作过太守一类的官,但到陶渊明时,家境已经没落,因此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他曾写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少年好学,知识渊博,诗、赋、文写得都非常出色。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后任彭泽令。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
板块二——陶渊明的生活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但他的生活还有除了物质的贫困的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
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同时他还写了《挽歌诗》三首、《自祭文》一篇,于公元427年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去世,不能不说是时代的悲剧。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作家和人们所景仰。
板块三——《归去来兮》序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明确: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他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他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他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 “名者,实之宾也”。但他为什么看中五柳树呢?也许他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
B、以五柳为号,可见他家居环境的清静、淡雅、简朴,由环境可见他淡泊的志趣、不慕荣利的生活态度。
C、陶渊明实际是借五柳先生写自己,这在南朝梁代萧统的《陶渊明传》中已指出:“渊明少有高山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五柳先生的生活情趣,正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的反映。
3、拓展与迁移
1)学生阅读下面欣赏板块
2)课堂讨论回答问题
A、陶渊明、颜回、诸葛亮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共同之处?
B、陶渊明、颜回、诸葛亮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
板块四——颜回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板块五——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明确: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求学好知
2)陶渊明是不满现实,退居隐逸,虽志趣高洁,但时发愤世嫉俗之音;颜回是真正淡泊名利,自得其乐;诸葛亮告诫子孙要追求澹泊、宁静以孜孜求学。
四、课文作业:
第一课时:1、完成课后练习和同步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第二课时:1、自学《归去来兮》,写写人生感悟(200字)
《五柳先生传》活动课教案(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朴素洗练的语言以及通过平淡的内容表达深刻寓意的方法。
2、感受文中人物形象之美。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通过生活中小事感悟哲理的能力及思维的哲理性。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
1、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陶渊明的生平
2)陶渊明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3)陶渊明的隐逸思想
4)《桃花源记》和《五柳先生传》的内在关系
2、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两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3、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4、学生修改小论文。
二、课堂活动
(一)陶渊明的奇处
1、《桃花源记》导入
2、请同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陶渊明之奇”:
1)一奇:官越做越小,最后丢弃了乌纱帽是怎么一回事情?
2)二奇:脱离社会,自我隐逸,诗歌缺少了社会元素越写越好又是怎么一回事情?
3、学生口述时教师择要板书,同学笔记
明确:1)、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他少年时曾有过豪放的生活,志向远大。他接受了儒家的用世思想,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很希望建功立业。但由于政治黑暗,门阀制度的排挤,无法施展他的政治抱负,这就是他仕途不通和悲剧的原因。
陶渊明29岁时初仕为江州祭酒。但由于“不堪束职”,时间不长便解职回家了。后来他又于晋元兴三年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次年又为建成将
军刘敬宜参军,因心不悦回了家。后任彭泽令。年底,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经去职。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对黑暗现实的有力反抗。
2)、归田后,陶渊明十分满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自在、娴静的生活。 “以田园为自足、安定、欢乐的世界。在这种心态下他赞美田园,歌颂纯洁,吟咏志向,使他的诗歌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
同时,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仆真率、淳厚善良,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永久的魅力。
(二)陶渊明的简历
1、读:读课文
要求:1)通读课文两遍。 2)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注:注字词
要求:1)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行疏通课文。
2)按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全文。
3)学生展示字读成果,教师针对难解之处进行分析。
3、填:填履历
要求:1)大致读懂课文
2)由于陶渊明文学创作成就巨大,现杭州市文联拟请他担任文联主席一职,请你根据学到的文学常识和对课文的理解帮他填好履历表。
3)课堂交流,补充不足。
杭州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
性别:
字:
号:
出生年月:
籍贯:
国别:
职业:
人生格言:
特长展示:
工作经历:
兴趣爱好:
自述性格:
明确: 杭州市文联干部履历表
姓名:陶渊明
性别:男
字:元亮
号:靖节先生
五柳先生
出生年月:365年
籍贯:江西九江
国别:中国
职业:自由诗人
人生格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特长展示:
擅长写诗,下列诗歌影响广大1、《桃花源记》
2、《五柳先生传》
3、《归园田居》
4、《饮酒诗》
5、《归去来辞》
工作经历:
1、江州祭酒。
2、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3、建成将军刘敬宜参军
4、彭泽令。
兴趣爱好:
1、 好读书
2、 性嗜酒
3、 常著文章以自娱
自述性格: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安贫乐道,不图享受
3、真挚坦诚,喜爱自然
(三)、陶渊明的数字奥秘
1、学生从文中寻找数字,教师从旁点拨
2、解密这些数字
1)五柳先生有几个爱好,爱到什么程度?体现出人物怎样的个性?
2)《五柳先生》中用了几个典故?各有什么好处?
3)《五柳先生》中用了几个“不“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1)文中写了三个爱好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并不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既不追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是一个专志乐学。
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说明他是个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洒脱不羁的人。
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他著文章的目的是“自娱”,不是给别人看,更不是献给统治者,去求官得禄。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雅脱俗的人。
2)文中用了四个典故。
“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3)文中所用“不”字有九:
不知何许人不详其姓字——实不愿说,非“不知”“不详”,可见先生淡泊宁静。
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恬淡自足。
不求甚解——意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胸襟开阔。
不能常得不蔽风日——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开朗乐观。
不吝情去留——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耿直率真。
3、教师小结
三、课后活动
1、完成同步和课后练习
2、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3、模仿《五柳先生》的语言和风格,写写自己的爱好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