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 古诗鉴赏:秋风秋雨苦煞人——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杜甫的“苦”

古诗鉴赏:秋风秋雨苦煞人——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杜甫的“苦”

诗词阅读及答案   2025-02-22

秋风秋雨苦煞人——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杜甫的“苦”

文 李漪平

有人说,一个“苦”字就能概括杜甫的一生。的确,这位中国历史上的“诗圣”身逢乱世,一生颠沛流离、贫困失意,苦不堪言,却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关注民生疾苦,抒写时局动荡。今天,我们就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到底有多苦。

贫衰之苦 成都浣花溪畔的这座茅舍,是49岁的诗人刚刚结束了动乱、贬谪、流亡的生活求亲告友才得以盖起,赖以栖身的地方。怎奈“八月秋高风怒号”,“三重茅”的陋室抵挡不住猛袭,自然茅草横飞,摇摇欲坠。布衾如冷铁,可见其陈旧;“娇儿恶卧”,难以裹身保暖;大雨如注,屋里无处藏身,一家人何以挨到天明?枉为七尺男儿不能庇一家冷暖,空有满腹经纶不能换一碗薄羹。“自经丧乱少睡眠”的诗人在这无情的凄风冷雨中,又一次彻夜难眠了。已近暮年的他面对凄楚无助的长夜,遥遥无期的明朝,怎能不苦从心中来呢?

伤世之苦 安史之乱使得田园荒芜、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到处是流血死亡。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他带着家小,离开了饥民遍野的关中,经陕西、甘肃逃到四川成都。之前十年的幕府生活中使他看清了朝廷的昏庸、国家的离乱、民生的疾苦,诗中“长夜”实则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世事无常,人情淡薄。苍天无悯人之意,兴风作浪侵他居所;连不谙世事的群童都“欺我老无力”,“公然抱茅”而去,只剩下杜甫“倚杖自叹息”。老迈力衰的诗人无力改变什么,痛心疾首的他只有用诗句反映“安史之乱是更深重的人祸”这一历史事实。

民生之苦 杜甫不是“但自求其穴”的蝼蚁之辈,他有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他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历经战乱折腾的的广大穷苦黎民,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这才是诗人内心之“大苦”,并由此生发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的大声疾呼,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流露和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宽广胸襟的展示。

我们从杜甫的“苦”中读出了他宽广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这也是他历经千年仍为人们所敬仰的原因所在。

点击显示
【古诗鉴赏:秋风秋雨苦煞人——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杜甫的“苦”】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06817/
诗词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诗词阅读及答案推荐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技巧
  • 诗词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