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贴近些,再贴近些

贴近些,再贴近些

教案设计   2025-01-24

思考: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该怎么教?——关于文本的解读与使用。

面对一班学生,我们该怎么上?——关于学情的把握与调控。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是人教课标版第九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社会活动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本文朴实隽永,没有华丽的描述,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时,用精练的语言点出意味深长的哲理,读来让人既开眼又颇有回味。

我们在设计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特点,力求朴实无华,宁静幽雅——如其文;而对学生,则尽量放低要求,点亮思维,因势利导——激其情。

本课的教学主要有4个环节组成:激情导入,向往美;初读课文,感知美;细读交流,体验美;拓展阅读,延续美。

实践:

片断一:读-演-练

师: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是什么心情?

生1:好奇怪啊。

生2:这可是我第一次看到。

师:你能把这种感觉送到句子吗?

生2:(读)“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到吧!”

师:你能不能让大家感受到季先生的心情?

生2:“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到吧!”

师:(莞尔一笑,继续)正是这样!很平常的一笑。同学们,你来试一试?

学生模拟。

生1:“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

生2:(莞尔一笑)“正是这样!”

赏析:如何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把你的感觉送到句子里。“正是这样”教者充分顾及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

片断二:听-悟-想

师: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过渡)自由读读第3段,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自由读,齐读,个别汇报读。

师:请一位同学们读,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眼前是怎样的一幅画啊!

生1:(读)“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学生闭眼想象。交流。

生2: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窗台上的花都在朝游人笑呢。

生2:我满脑子都是花呢。

生3:我看到一簇一簇的花堆在一起,五颜六色的。

生4:那是花的海洋。

师:谁能再读一下,读出你的情感和想象。

生5(生声情并茂,读)“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师:(出示文段,红色显示四字词语)哦,我听出了他在强调了这些词,重读表达情感。(过渡至感悟词意,略)

赏析: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个性的反应。静听——想象——你的眼前是怎样的画面?——我满脑子都是花啊——读,读出你的情感和想象。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片断三:过程-方法

师:(若有所思地)我真不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什么意思?谁能告诉我?

生1:(读句子)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哦,你告诉我,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谢谢!

生2: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自己也看别人的花,这不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吗?”

生3:我值日时,把教室打扫干净,别人值日时,我就享受卫生,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生4:在公共场合,别人不大声喧哗,我也不大声说话,共同拥有安静的环境,这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吧

师:想的真好,我明白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

赏析: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放低自己,“我真明白,谁能告诉”给学生思维创造空间,“哦,我知道了……”方法渗透在过程中,如此贴近,这样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当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片断四:一唱三叹

师:是呀,不管岁月怎么岁月流逝,德国的美丽始终没有改变!这让季先生赞叹——(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生:(齐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是发自内心的赞叹吗?

生:(再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读的多么用心啊!你是用心在赞叹!

生:(又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对啊,就是这样发自内心。

生:(四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赏析:是的,阅读是个反复的过程,应激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一唱三叹,含英咀华,文本与心灵的碰撞,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如何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试试看吧!

片断五:畅意表达

师:有位摄影家带回来两张照片,放在课文旁边,你能给这两幅图配个小标题,或用一、二句简短的话写出自己的思考吗?

生1:图1——花儿向阳花。

生2:图1——人人为我,图2——我为人人。

生3:图1——花的世界,图2——应接不暇。

生4:图2——花的海洋,图2——心的世界。

赏析: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表达方式,让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真好,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同样教师也获得了成功。

反馈:

这是一节石岩街道研讨课,蔡秋妮老师从容典雅,孩子们活跃灵动,赢得听课老师的一致称赞。大家认为,本课的突出特点是:贴近文本,质朴中饱含优雅;贴近学生,宁静中闪烁智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一、厚积薄发,让教学轻盈起来。一遍一遍地研读教材,搜集相关的资料,使教学的视野能再大一些,对教材的处理能更精当些。两次借班试教,同事们丰富的建议让执教者集思广益,学生们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去粗取精,站在学生的层面去思考、去学习、去表达,使预设与生成的差距越来越近。所谓“大语文”“大课堂”,只有 “盈实”,才能如季老般拥有智慧,才能厚积薄发,让教学轻盈起来。

二、微笑赏识,让学生灵动起来。教师尊重、信任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习惯于微笑着面对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赏识着学生,保护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自然能解放自己的头脑,放松地自主学习、自我感悟,课堂上就有了灵动的表达。

三、宁静致远,让课堂如鲜花般绽放。“课堂不仅要热闹,还要给学生宁静的天空。”学生的表达能灵动、能致远,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有没有时间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而学生能否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又取决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宁静的天空。本文语言质朴,感情朴素,更适宜教者用精练的语言、柔和的感情去诠释。上课初始,学生们有点紧张,但教者娓娓道来,引导不露痕迹,点拨春风化雨,后来,学生逐渐入情入境,学到深处情自涌,异彩纷呈、高潮迭起。

点击显示
【贴近些,再贴近些】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1240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