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导学案7(含答案)
4.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学习目标
1.自读、欣赏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主要成就,感受大师风采。
2.理解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详写和略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体会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来的革新创造精神和他的一片爱国之心。
●重点:理解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爱国思想。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余玮(1971~ )曾用名余新伟,湖北赤壁人。作家、诗人、资深记者,有“红色纪实作家”之称。著有《新闻老照片的背后》《敦厚朱德》《世纪小平》《魅力陈云》《从下塘街到中南海》《从琳琅山到中南海》《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中国高端访问》等。 |
2.给加点字注音。
两榀(pǐn) 聘用(pìn) 跻身(jī)
晶莹剔透(tī) 遗孀(shuāng) 遴选(lín)
摩天(mó) 初生牛犊(dú) 声誉卓(zhuó)著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精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2)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
变化很多,使人无法捉摸。
(3)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
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性思考)。
(4)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4.整体感知。
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5.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合作探究
问题一:迅速阅读全文,说一说,本文是以什么为中心,按什么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文章三个小标题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贝聿铭的高超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这一中心来组织安排材料。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成三个部分,先写早期成就,再写突出成就,最后写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问题二:贝聿铭从事建筑设计50余年,设计的建筑物很多很多,可写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必须进行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安排。那么,作者详写了哪些建筑?略写了哪些建筑?
详写和略写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点。第一部分写贝聿铭早期成就时全用略写;第二部分写突出成就时详写了三座建筑,后又略写在世界各地的一百多项大型建筑;第三部分香山饭店是详写,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略写。
问题三:欣赏“建筑风采”。
1.请用文中两个短语概括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特点。
“惊人的气势”、“高贵的气质”。
2.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哪些代表性建筑?它们分别有何特点?
代表性建筑是: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
建筑的特点: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与周围环境高度协调,运用了创造性的设计,变幻莫测。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别具匠心,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
3.第三部分写了贝聿铭的什么代表性建筑?有何特点?
写了两个代表性建筑: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建筑的特点:
北京香山饭店:不规则院落布局,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除美国之外的最高建筑物,“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问题四:贝聿铭的建筑设计虽然开始饱受非议,但最终都获得人们的接受、好评。设计的建筑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从“非议”到“骄傲”、“标志”,这说明了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贝聿铭的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超越意识,所以在一开始总是不为大家认同,而当人们真正懂得、理解他的设计意图后,就会认识并积极地肯定它的价值,将它推崇到很高的地位。
历史中这种情况很多。先进的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引起社会的波动,出现各种争议,不被一些权威人士认可。但历史会公正地证明一切。如:伽利略、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