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创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必将使语文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现代社会对阅读、写作、识字能力提出了新的目标,单就阅读而言,要求加厚加宽学生人文底蕴,让学生多一点“吸收”。如何迅速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条渠道,为学生创设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广阔空间。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特点,我布置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如学习《水乡歌》一课时,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学生对水乡了解得不多,所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水乡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水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学生收集的信息涉及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我就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通过收集、整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3、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往往想在课上一股脑地发布给同学们,但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如讲《水乡歌》第一节时,就可将水乡有关水的资料演示给同学们,这就突破了文章的难点,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水乡的水不仅多,而且美。
4、针对疑点,筛选信息。
信息的选择一定要唯我所用,应教会学生针对问题去筛选信息。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在学习质疑中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而且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到信息探求之中。
5、互相交流扩大信息。
课堂上,让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交流、展示,扩大信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落实。
知识、能力、素质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1、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如讨论、辅导和答疑等,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对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