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和“万枝”
教学分析
2025-02-02
“一枝”和“万枝”
课堂上,学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我让同学们再读,自己揣摩体会诗意、诗境。
这时一位同学举手问:“万枝红杏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么?”
她的问题引起同学的一片议论声。我也一惊,随后立刻为她叫好,多好的问题,多勇敢,多有见地的孩子啊。
我把问题转给同学,让大家讨论,很快同学分成两方。我有意把认为“万枝”好的规定为正方,同意“一枝”的规定为反方。于是,一场辩论在课堂上激烈的展开了。
“园子的墙那么高,不可能有那么多枝的红杏伸出来。”反方一位同学从实际出发先下手。
“万枝可以是虚指,可以是夸张,不一定非得有一万枝。但是万枝红杏更能展现出春意盎然的景色,更容易让作者从失望的情绪的中转移出来。”正方的一位同学针锋相对。
……
“一枝更能表现出作者达观的心态。”正方一位同学说道。
“哦?为什么?”我紧追一句。
“恩……因为作者本来是想去朋友家赏花的,主人没有开门,他很失望,但是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就让他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这说明他是一个能把闪光点放大的人,是一个豁达的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一枝红杏想象到春天万花盛开的。如果是万枝,那……那就没意思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万枝红杏想象到春天到了。”
他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可以看出他们已经有了结论,但是结论已经显得不是很重要了。
我看出那位最初提出问题的同学似乎有点失落,我满怀激情地说道:“一枝红杏表春色,从刚才这位同学的大胆质疑,我也看出了我们祖国的春天充满了希望,因为你们就是春天的花朵。”我的话也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但是我知道,这掌声是给那位同学的。因为那位同学笑了。
点击显示
【“一枝”和“万枝”】相关文章
北师版二年级下册《雨后》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课改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新课程下的生活化语文的行动与思考-小学语文论文
《黄河颂》教学反思
《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法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向民主化迈进_语文论文
小课本”变“大天地” ——拓展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_语文论文
《马说》教学过程中“悲愤”引出的动态操作
观书有感教学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14978/
上一篇: 淡淡紫丁香,浓浓师生情
下一篇: 《词两首》教学总结
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