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1

教案设计   2025-01-2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己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注意掌握下列词语:

骇 掳 悚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烦琐 惧惮

2.利用默读技巧,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

1.借鉴本文详略安排的技巧,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运用。

2.通过阅读或与同学讨论,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长妈妈的性格特点,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她的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文章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2.散文又称美文,体会本文流畅的文字美和淳厚的人情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自己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

2.利用默读技巧,快速理清文章思路。

3.借鉴本文详略安排的技巧,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运用。

难点

1.通过阅读或与同学讨论,能比较准确地把握长妈妈的性格特点,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她的感情。

2.体会文章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感情。

3.散文又称美文,体会本文流畅的文字美和淳厚的人情美。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住课文内容,然后再着重研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事,分析课文时切忌面面俱到,一定要突出教学重点,做到纲举目张。

四、教学方法

默读、讨论

五、教学媒体

投影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可以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奇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

讲解新课

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回顾《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共10篇。其中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以《旧事重提》为总题。1927年7月,鲁迅添写《小引》和《后记》,将它们结集出版,改名为《朝花夕拾》。第一版由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为鲁迅自己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都是鲁迅回忆往事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的成长道路。它们文笔优美,感情深沉,都是散文中的佳品。除了选入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和山海经》等作品,还有《范爱农》、《无常》等名篇。

质疑、讨论、解疑:

1.默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的是什么?

2.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总结)

1.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是课文记叙的重点。

2.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的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板书;如有条件,也可以将表格用投影或大屏幕展示):

选取典型的生活片断,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具体刻画长妈妈的形象

先抑(善意的)后扬(深情、真挚的)

略写

第一部分(1-17节)

长妈妈的称呼、由来及一些不好的习惯

(1-5节)

长妈妈麻烦的规矩

(6-11节)

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12-17节)详写

第二部分(18-28节)

渴慕《山海经》又没好机会买

(18-20节)

长妈妈买来《山海经》

(21-28节)升华

第三部分(29-31节)

对长妈妈的怀念和祝福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2.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那么,长妈妈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学习新课:

一、解读课文:

(一)分角色朗读6-17自然段

思考: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解析: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

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欣喜之态溢于言表)

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而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解析:

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尽管这些规矩都是迷信的说法甚至有些愚昧,但这正是长妈妈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关心、爱护“我”。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二)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然而,这种敬意中就因为她谋杀“我”的隐鼠而消失,那么,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而且一生不变的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读下面的文章)

(三)默读第18-28自然段

1.默读后请同学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后来,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 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2.分析“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的含义。

分析: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3.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明确: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照。

总结:她虽然有些饶舌、多事,又有很多烦琐的礼节、规矩,但这些都和她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而从本质上讲,她则是一个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等美德的劳动妇女,是陪伴鲁迅成长并称得上是启蒙老师之一的人物。

二、鉴赏课文:

1.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直接联系的事?

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料和安排材料的。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但这并不说明略写是可有可无的。略写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2.写作特色——洗练的字词、独特的句式和生动的细节描写。

作者用词十分讲究,准确而得体,如写长妈妈肖像体态是“黄胖而矮”,她喜欢说小话,令“我”“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这些神态动作描写特别传神逼真,毫不夸饰但很生动。夏天睡觉,长妈妈又在床中间摆“大”字,挤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这些真切生动的细节描写,活画出了这个人物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让学生课下摘抄他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描写或句子,并自己给这些句子加上评语)

三、布置作业

(一)阅读《朝花夕拾》中的其它文章。

(二)摘抄你认为最精彩的细节描写或句子,并自己给这些句子加上评语。

点击显示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设计1】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1572/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