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的立意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告诉我们,写作《岳阳楼记》是受藤子京的委托,是的,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但是《岳阳楼记》一文,却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山水楼观景象,而是把自然界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全文的重心就由写景转向了议论政治理想方面了,文章的境界大大扩大。范仲淹为何要在一篇受人之托而写的文章中大大的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呢?他的用意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庆历四年也就是公元1044年,而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越明年”,也就是1045年,这一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凭借着好友藤子京的《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实际上,作者一方面是在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另一方面写作此文实则劝解自己的好朋友藤子京。藤子京和范仲淹为同榜进士(公元1015年),做官后又同在御史台为谏官,藤子京这个人因为心直口快,上朝严责仁宗皇帝“日居深宫,流连荒宴,临朝多赢倦色,决事如不挂圣怀。”仁宗一怒之下,将其贬官出朝,放置凤翔府做知府。庆历改革之际,藤子京又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被再贬,又到了岳阳为知府。藤子京精明能干,到了岳阳发展商业实业,大搞招商引资,兴建公共设施,兴建学校,一下推动了岳阳的经济发展,岳阳城旧貌换新,他也深得民心。岳阳楼是当时官员们迎进送出的地方,藤子京在楼前为自己的政绩欣喜,一想到遭贬之事,又是愤愤不平,情绪低落。作为好友,范仲淹深知藤子京的内心,于是在此文中含蓄委婉地规劝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着用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自己的好朋友。这就是本文写作的真正目的,不单纯是歌功颂德的文字,而有规劝挚友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