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标:
一、德育目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二、知识目标:学习精确、简洁用语以及含蓄、委婉的表达技巧。
三、能力目标: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之上,如何揣摩语言层面所涵盖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预习课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研讨,教师适当加以总结来解决问题,从而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883年3月14日,这是非常特殊的一天,因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位时代巨人停止思想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逝世是世界的一大损失,他不是别人,而是深受全世界无产者爱戴的精神领袖——马克思!今天,我们就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透过恩格斯的这篇悼词去走近他吧!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根据预习提示来进行研讨。
二、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哪?用一句话来回答。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再问;伟大贡献具体体现在哪?抓住“两个对于”分别从两个方面并结合原文来作简洁性的回答。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其中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也可以进行争辩、讨论,然后,老师适当点拨,最后加以总结。
1、历史科学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剩余价值的发现;
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2、革 命 贡 献: 理论宣传(办报、出书、写文章)
革命实践(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三、揣摩语言蕴含及其特点
1、“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问:为什么时间交待如此具体?
A、非同寻常,伟人、巨人之死,将载入史册;
B、也表示作者对朋友逝世的一种无比悲痛;
问:“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些短语怎样理解?
释:这些都用了讳饰,说明作者不忍心面对他战友的死;而且沉痛的感情用平静的口吻表达出来,比较委婉含蓄。这是一种压抑后的悲痛,古语说得好:大悲无泪。当然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有悲痛,也有遗憾,也有惋惜,更有哀悼之情。
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问:“两个对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两个对于,交待了全文的总纲,下文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因此,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问:“空白”怎样理解?
说明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这种损失是根本无法弥补的,所以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3、“豁然开朗”和“黑暗中摸索”
用了对比修辞,“豁然开朗”是比喻性词语,意思是眼前出现光明的境界。资产阶段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和带有阶级偏见,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说他们是“黑暗中摸索”。而马克思的这一发现,让人们“豁然开朗”,具有伟大的意义。这两个形象可感的词语,把抽象的事理表现得可感可见。
4、第五、六两节中有四个“这样”分别怎样理解?
○1○2这样: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剩余价值学说。
○3这样: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4这样:他所研究的领域很多,有独到的发现,而且都不是浅尝辄止。
5、“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马迹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己时才给以回敬。”
说明敌人对马克思攻击很多,但十分无力;表现马克思对政敌的极大蔑视和无畏气概。
6、“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委婉而准备地突出了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把毕生的精力和才智都奉献给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总结语言特点:精确简练;委婉含蓄,富有感情色彩。
四、布置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