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的意思及故事
基础知识
2025-02-22
【成语】:
城下之盟
【拼音】:
[chéng xià zhī méng]
【解释】:
指在敌方被败后迫其签订的屈服的和约。
【出处】:
《左传·桓公十二年》:“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
【举例造句】:
国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与城俱碎,岂肯为~哉。
【成语典故】:
绞国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小国,在今湖北郧县西北。当时强大的楚国就是它的近邻。据《左传·桓公十二年》载,有一次,楚国侵略绞国,集中兵力攻打绞国国都的南门。
绞国人坚决保卫,严守不出。楚军一时倒也攻它不下。“莫敖”(楚国官名)屈瑕说:“绞国人轻率,缺乏计谋,我们可以采取诱骗的办法引诱他们出城。
让我们的伙夫去打柴,故意不派士兵保护,他们见了一定会出来抓的。”带兵的将领,依计而行。绞国人果然出来,一下就抓去了30个楚国人。第二天,绞国人更加大胆,争着从北门纷纷出城,追到山里去抓打柴的楚国人。楚军预先在山里设下埋伏,这时就一面堵住北门,一面伏兵齐起,把绞国打得大败。
于是强迫绞国订立了“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指战败国在敌人兵临城下(或大军压境)的严重威胁下被迫订立的屈辱性条约。
点击显示
【城下之盟的意思及故事】相关文章
2017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小学语文汉字生字集锦
非驴非马的同义词
门庭若市的反义词是什么
2020初中语文病句快速辨析切入点: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当炸弹在身边响起》相关资料
2016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考点句段仿写修辞
2016小升初语文考点解析
小升初语文三单元知识点
用分道扬镳造句
高三语文复习核心考点文学常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17580/
上一篇: 九一八事变造句
下一篇: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原文及翻译
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