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雨夜奇袭》说课稿及教案
内容预览:
《雨夜奇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肖华的《雨夜奇袭》是一篇类似通迅的报告文学。这篇文章详细描写了红军战士强渡乌江时的恶劣自然环境,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并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刻画了红军战士的群体英雄形象,赞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这篇文章被编在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雨中情思”,这一单元写雨的诗文,千姿百态,主要是唤起学生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想象,本文重在体会雨夜的环境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及事件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湍急”、“麻痹”等生字词;
2、了解红军雨夜强渡乌江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参与中分析红军出奇制胜的原因;
2、在语言品味中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红军战士机智勇敢、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顺利实施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根据三维目标,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红军雨夜强渡乌江的经过及出奇制胜的原因,这是分析文章主题的切入点。教学难点确定为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攻克“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一教学难点又是写作手法分析的突破口。
四、教学理念
本文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思想原则:
1、力求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把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权利还给学生。
2、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语言训练,以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和把握。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梳理文章结构,简述课文内容
3、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合作中领悟文章主旨
3、学生在与文本、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对话中,实现互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
2、学会用不怕艰苦、奋力拼搏的精神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重点:
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环境描写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教法:阅读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ppt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积累自励格言)
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火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二、导入
教师播放有关长征的的视频资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雨夜奇袭》就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突破乌江的经过。(教师板书课题)
提问:从课文题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突破乌江的信息?
(指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
三、导学达标
(一)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梳理文章结构,简述课文内容
3、学会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熟练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在阅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合作中领悟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气概
2、学会用不怕艰苦、奋力拼搏的精神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二)我了解他
(学生先简介,课件补充)
肖华:江西兴国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著有《关于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几个问题》、《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四、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一)与课文对话--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速读课文,边读边做: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并按照时间顺序简述课文内容。
2、用双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二)与同学对话--深入学习,合作探究
1、在小组内大声朗读你找出的描写环境的句子,并仿照示例分析其作用。
教师过渡:文章就内容而言,夜袭应该是写作的重点,但文章用了相当多的笔墨描写了当时的环境,而正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出人物的英雄形象。
示例:“战斗之前,乌江岸上是惊人的沉静。天空中阴云密布。”
这段话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战斗前的环境,预示着暴风骤雨即将来临,激烈的战斗即将打响,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小组合作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
2、文章标题是《雨夜奇袭》,请说说究竟“奇”在何处?
3、红军战士渡江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4、夜袭成功,体现了红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
五、拓展阅读,比较探究
1、联系《雨夜奇袭》,就《夜雨诗意》有关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从内容和写作特色上简单分析《夜雨诗意》和《雨夜奇袭》的不同之处。
六、梳理小结
请学生对照课件提示,阐述文章主旨,并谈自己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