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实情”吗?
知识扩展
2025-02-17
《曹刿论战》一文中有“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语,课本注:“情,实情。”照此说来,这句话就该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案子的实情,但一定要按实情办理。”这样翻译岂不是前后矛盾了吗?既然不能弄清楚案子的“实情”,又怎能按“实情”去办理呢?显然文意不通。
我以为课本中对“情”的注解不恰当,不应释为“实情”,而应该译作“诚心”、“尽心”、忠诚”。“必以情”就是“一定尽诚心办理”。
“情”有两个基本意义:①感情;②情况,实情。《中华大典》根据“情”的“感情”这一基本意义,引申列有“忠诚”这个义项,“情貌之尽也”。《论语·子路》也有“上好信,则民莫不敢用情”,朱熹注:“情,诚实也。”即“忠诚”、“诚心”的意思。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的《古代散文选》即将“必以情”的“情”释为“诚,诚心”;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文选》也将“必以情’译作“一定要尽自己的心意,即力求正确处理。”《春秋左传集解》则将“必以情”注为“必尽已情。”
就《曹刿论战》一文来看,鲁庄公说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并非来炫耀自己的能力,将各种案件的实情调查得清清楚楚,而是说自己对诉讼案子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却有将案件尽量处理得合情合理的诚心,表明他主观上愿意尽诚心去办理各种大小案件,正因为如此,在曹刿看来,那就是尽职尽力了,一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用“忠之属也”加以肯定,且才“可以一战”齐师。
因此,“必以情”的“情”应释为“诚,尽诚心”。全句可译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一一详细了解清楚,但一定尽诚心去办理。
点击显示
【“情”是“实情”吗?】相关文章
《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教学设计之一
词牌名
宋庆龄和樟树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上帝的“谎言”
爱与责任——童话经典《小王子》读后
绿野仙踪主要内容
左琴科小说──贵族小姐
爱憎分明的阶级情──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
格列佛游记主要内容
礼记·礼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18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