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比、演、拓
《蓝鲸》(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按总分总的结构,介绍了蓝鲸的形体特征及行动,呼吸、吃食等方面的生活习性。文章运用了列举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我设计了如下“四步”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二、三自然段重点写了蓝鲸的形体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很多数字来说明。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书,圈出描写鲸很大的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1)蓝鲸的体长可达( )多米,体重有( )多吨,相当于( )头黄牛的重量。鲸须有 ( )米多长。它每天要吃( )吨饭,每顿竞能吃下( )吨鱼虾。(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说明蓝鲸很___________。
(2)蓝鲸的行动非常迅速,每小时可达( )千米。蓝鲸换气时,会从鼻孔内喷射出高达( )米左右的水柱。(列举数据)
这些数据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蓝鲸很_________。
通过读、圈、填,让学生体会初步认识举数据这种说明方法,更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体会到蓝鲸确实很大。
二、比一比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不仅介绍了蓝鲸大,还介绍了蓝鲸行动、呼吸等生活习性。在列举数据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这些语句,再读一读,比一比,切实体会蓝鲸行动、呼吸、拉力等方面的特点。
具体的句子有:
1、蓝鲸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成年人在里面睡觉。(作比较)
2、一头蓝鲸相当于300头黄牛的重量。(作比较)
3、一头蓝鲸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作比较)
4、3米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打比方)
5、远远望去,水柱宛如一股喷泉。(打比方)
怎么体会呢?就是抓住比较的事物,将两者深入地比一比。如第一句可设计如下比法:
a、这句话拿( )和( )作比较。
b、估算一下“十几个成年人”睡觉得要多大的地方?
c、闭起眼睛,想像一下蓝鲸的嘴巴就有多少大。
d、这一句话说明蓝鲸__________。
e、再读一读句子,要读出这种感觉,这种特点。
剩下几句可在上述学法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比较体会。在比一比中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获得感性的体验。这样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
三、演一演
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了蓝鲸吃食的特点,即“鲸吞”。这一段内容较长,鲸的吃食有一连串的动作:“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等,如何理解这段话,体会这些词?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蓝鲸,并用自己的嘴巴演示“鲸吞”的过程:一张——一推——一涌——一闭——一卷——排——留。我还让同桌两人一个演示,一个解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深入地理解了课文。
四、拓一拓
学完了二、三、四自然段,引导学生再回到课题上。让学生看着课题说一说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关于蓝鲸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总结,把刚才学得的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成块,并通过学生自主发言练习说话能力。
通过总结,学生储备了关于蓝鲸的一定的知识,但不能让学生满足于这些,还要拓一拓:读了课文后,你对蓝鲸感兴趣吗?你还想了解蓝鲸的什么呢?这一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睡觉的?我想了解蓝鲸怎么生小鲸的?我想了解蓝鲸到底还有多少只?我想了解蓝鲸究竟有哪些用?……
思维发散开了,我趁热打铁:同学们,课堂上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关于蓝鲸的知识却很多很多,有些知识科学家还在研究探索中。让我们到资料室、图书馆、网络上去查一查有关资料(也可以请你们的家长协助找一找),并读一读、摘一摘,一周后我们开个关于“蓝鲸”的知识竞赛活动,看谁掌握的知识最全、最多。
这一环节将学生由课堂引申到课外,从语文课本引申到社会生活中众多的信息媒体,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