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检测题(无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题(无答案)

教学设计   2025-01-11

一、词句积累(28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1)咫尺( )悖谬( )绸缪( ) 难辞其ji( )

(2)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 )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miǎo mng( ),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 )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阔绰 不屑置辨 温文而雅 契而不舍 B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浮想连翩 瞑思苦想

C澎湃 枝柯 望羊兴叹 慌诞 D潜滋暗长 秀颀 涸辙之鱼 任重道远

3、诗文默写(15分)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3)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6)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

(8)______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度尽劫波兄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题》中用双关语表达对人的思念,后人又用这句诗表现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__________ 。

(11)终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车站里挤满了回乡的游子,一如杜甫笔下的诗句“ , ”。

(12)《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作者借用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 , 。

4、讲述你最近读到的一个名著故事(必须是中考必考篇目)(4分)

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完成5~9题

①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②“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③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④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⑤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文段提出的正确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驳的错误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文中摆出“从古以来”和“现在”的事实,这些事实在议论过程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7、结合上下文判断,下列句子中“中国人”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中国人:指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社会名流”)

B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中国人:有自信、不自欺的中国人)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中国人:所有的中国人)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中国人:指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社会名流”)

8、“状元宰相”和“ 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状元宰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底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近年来,也有出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论调,你将如何去批驳?请你举出最近三年来一个“中国脊梁”的事例阐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吴汉何尝杀妻》(节选),完成10 ~14题

①在旧戏舞台上,许多人都曾看过一出戏,名叫《吴汉杀妻》,又叫《斩经堂》。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②《吴汉杀妻》一剧的情节,大体是:汉朝潼关总兵吴汉,娶了王莽的女儿为妻。王莽篡位以后,下令捉拿汉宗室刘秀。吴汉守关时捉住了刘秀,正要送去报功,他的母亲告诉他说,王莽是他的仇人,他的父亲是被王莽杀害了的,那时他年纪太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为父报仇,并且命令他杀死王莽的女儿,扶助刘秀恢复汉室的江山。吴汉持剑去杀妻,正好其妻在经堂念佛。吴汉不忍杀她,就将实情告诉她。于是,王莽的女儿就自刎而死;吴汉的母亲为了促使吴汉下决心,也上吊自杀了。这样,吴汉果然死心塌地随刘秀去打天下,后来成为所谓中兴名将之一。

③这个故事情节,根本不合历史事实。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不知道后来的剧作者,为什么要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那位剧作者显然以为这样可以抬高吴汉的身价,殊不知在我们看来,这样反而诬害了吴汉。

⑤如果对于《后汉书》的记载还认为不足的话,那么,我还可以举出汉代刘珍的《东观记》中的一段文字做证明。刘珍是后汉安帝永初年间的史官,曾奉诏校定东观诸书,并且负责编辑建武以后的名臣列传。他的著述自然是可靠的。据他说:“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这样看来,吴汉的夫人名位也很正常,并没有引起吴汉“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⑥而且,照《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这又证明,从来历史记述都没有把吴汉描写成《斩经堂》的人物。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⑦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假若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完全照《后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杀妻》这样的剧本。(注:有删减)

10、文章要批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最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1、邓拓在第④⑤⑥段依次引用如下史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概括语言回答),每段都有“证明”的字眼,告诉读者,引用史料作论据对文章提出的观点有___________的作用。(4分)

12、语言表达理解(4分)

(1)第②段在叙述《吴汉杀妻》情节时。语言表达有何特点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第③段“抬高”“诬害”为例。分析议论语言用词色彩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文段论据和结论组成的推理,请你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把推理连结起来。(4分)

____________吴汉确曾杀妻,_____________《后汉书》必有记载;____________《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______,吴汉未尝杀妻。

作者说“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结合你看过的有关历史剧,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5-20题。(18分)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 人民日报 》,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3分)

面对 的无奈, 。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21、名校学案完成情况(20分)

点击显示
【《第三单元》检测题(无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20894/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