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学案及答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二、知识链接:
孤独的鲁迅(节选)
周劼人
夏日午后,风雨欲来,并不明澈的天光从玻璃天顶照射下来。
在展厅间穿行浏览,满墙满壁的作品,除了“文革”中那几张加了工农形象的宣传画外,涉及鲁迅的画作和影像,大约总是他孤零零的面容,被置在纸中央,或是“抽小烟冷冷看人的样子”,定格在时空里。
他怎么会孤独呢?当他从《故乡》向人们指出路的所在,写《阿Q正传》揭开国人的“乏相”,《呐喊》着给你看中国儿女们灰色人生的时候,他周围有梁启超鼓吹立宪,有孙中山订立主义,有陈独秀创建政党。那不是一个万马齐喑的年代,在回答历史命题的答卷上,也不止印着他这一张“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面容。
但作为怀疑论者的鲁迅又真的很孤独。“孤独是因为他总走在别人的前面”,研究了半辈子中国现代文学的陈思和教授,坦言直到中年,才越来越理解鲁迅。“他总是很容易看穿别人身上存在的问题,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其实与他理想的状态相距甚远。”就如著名作家张定璜描绘的那样,“鲁迅先生站在路旁边……不等到你开嘴说话,他的尖锐的眼光已经教你明白了他知道你也许比自己知道的还更清楚。”
鲁迅一直在寻找同盟、加入同盟,也曾屡屡被奉为领袖与导师,但他从未真正领导过一个团体,也未曾组织过以自己为中心的团体。他的面容就这样不断被摆放在图谱的中心,却事实上把所有人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他是一个文人,不懂政治,也不介入政治,”这是尹鸿的解释,“他对这一切都深表怀疑,只因为这组织能对中国有一些贡献,他就勉强参加进去。”所以曹聚仁说,鲁迅一生,总是“荷戟独彷徨”的日子为多,他是天空的飞鹫,并非蚁群的首领。
而鲁迅恰恰又是害怕孤独的。1926年,他在厦门大学“四面几无人家”、“海天微茫”的图书馆里写道:“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连他在上海的房东太太,也会在闹别扭时不准自家小孩和鲁迅玩,叫嚣着“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
他的害怕孤独,是因为他的“热”,他的爱,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倾倒。
所以,鲁迅忍不住去呼喊要“救救孩子”,忍不住把满篇仁义道德字里行间那“吃人的礼教”抖给你看,忍不住换着名字在《语丝》、《自由谈》上坐实一个“刀笔吏”的形象。“鲁迅首先是国民劣根性和造成这种劣根性的主流中国文化劣根性的最无情也最无奈的批判者。”这在微博上被频频转发的长句,表达的是学者尹鸿心中,鲁迅的面容。
离世前一个多月,鲁迅曾写道,当死亡来临时,对于宿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这份绝决,在画家陈丹青的解读里,恰又是鲁迅“对世人最无话可说的爱”。
鲁迅爱生活。在这个纪念特展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指着展览柜里鲁迅和许广平的通信,略带惊喜地挽着老伴说:“他竟然叫爱人‘小刺猬’,自己又说自己是‘大白象’……”整个展厅里,布着鲁迅一生丰富的艺术收藏,从汉画像拓片到明清年画,从中国民间剪纸到西洋木刻版画,都显示着它们主人独特的艺术品位。
鲁迅又是尤其爱青年的。他在中年得子后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我们没有弄清楚“我们的面容”“社会的面容”“时代的面容”之前,鲁迅的面容,终将还是高悬在历史的天顶下,孤独地等待被注视。
三、课文阅读: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自xǚ( ) 吝sè( ) 国cuì( ) 残gēng( )冷zhì( ) bié( )进 脑suǐ( ) càn 头( )
2、填空:
鲁迅,原名________,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阅读1-6自然段,回答问题。
1)《拿来主义》一开始就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中画线的“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一句的含义。
3)“送去”“送来”与“拿来”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的不同的后果?
4)文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
4、阅读7-10自然段,回答问题。
1)第7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8段中“孱头”、“昏蛋”、“废物”三类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各是怎样的?(各用4字表述)
3)第9段中的下列事物各比喻什么?
大宅子: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4)第9段中“看见鱼翅”,“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一句的内涵是(不超过25个字)
5)第10段中“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内容分别是:
①使用:
②存放:
③毁灭:
6)“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均无误的一组是()
A、残羹冷灸(gēng) 仪节(yí) 冠冕(guān) 譬如(pì)
B、鸦片(yā) 脑髓(suǐ) 孱头(càn) 国粹(cuì)
C、自栩(xǔ) 玄虚(xúan) 大度(dù) 宅子(zhái)
D、吝啬(sè) 蹩进(piē) 捧着(pěng) 鱼翅(chì)
2、选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崇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欣欣然的蹩进(走进、踱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C、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看出、看见)其彻底革命。
D、讨一点残羹冷炙(烤肉)做奖赏。
3、依次填入下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示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吃掉,只是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因为 虽然 但是 所以 B、只有 虽然 倘使 但
C、虽然 但是 只要 但 D、只有 因为 所以 因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B、你对我态度如此恶劣,却指望我对你怎样友好,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B、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C、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D、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热风》《华盖集》等16部杂文集。
B、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祝福》《一件小事》《故乡》《社戏》《阿Q正传》均收录《呐喊》中。
C、“象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重视主观表现而轻客观描写;暗示多于解释;大量运用通感、自由联想、暗示等手法;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明显;重视作品的音乐美。
D.杂文,一般以议论为主,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极强的战斗力。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它凝聚于文化传统之中。②所谓传统,不外是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思想要素的、前后相继的、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③而所谓文化传统,就是受特定文化类型中价值系统的影喻,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难以移易的心理和行为习惯。④“传统”和“文化传统”等概念,属于事实判断的范畴,本无所谓褒贬。⑤但当这些概念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的时候,在价值指向上,它就与“优秀”、“进步”密不可分,因为只有优秀的文化传统才能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内在动力。⑥因此,我们所讲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那些主要的思想观念。⑦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表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反映的那些文化传统,也必然表现为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的文化基本精神,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且随着文化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变化,不断扩大和加深自己的思想内涵。因此,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就是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观念,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而不是莫测高深的玄思妙想。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我们认为,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刚健有为”、d.“贵和尚中”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摘自张岱年《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意涵》)
1、从画横线的词语中,摘取最能反映“传统”这一词性质的四个词语。
答:① ② ③ ④
2、第一段文字共由七个句子组成,请用“/”标明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3、第⑤句中“这些”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4、找出下面的说法与a.“天人合一”,b.“以人为本”,c.“刚健有为”,d.“贵和尚中”相对应的关系 ( )
A、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被称为“东方文明的精髓”。
B、强调人与人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C、刻苦学习,不甘人后;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为公众利益宁可牺牲自己生命,也决不苟且偷生,为崇高的理想竭心尽力奋斗,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
D、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展开。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E、以“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原则,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在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中国道德质朴性的重要标志。
a与( )对应 b与( )对应
c与( )对应 d与( )对应
5、简答: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什么?
《拿来主义》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1、略
2、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
3、1)对两种主义的否定,就是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2)这一句话是反语,意思是:用活人代替古董并不是什么进步,而是媚外求宠愈演愈烈的一种表现。
3)“送去主义”统治集团由惧外变为崇外,媚外的一种表现,它常常以“丰富”、“大度”自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拙劣的自欺欺人的伎俩,是掩盖他们媚外卖国实质的遁词。这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文化贫乏,最后完全沦为殖民地,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送来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侵略手段,是进一步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钓饵。帝国主义的无孔不入的侵略,使中国丧权失地,经济破产,内战不休,民生凋蔽,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拿来主义”则不然,它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以便使国家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4)举尼采的例子是用来证明分论点的,即自诩富有的送去主义是没有好结果的,尼采发疯就是一个典型。
4、1)这是全文的中心句,简洁、明了、准确地阐述了“拿来主义”的内涵。
2)不敢接触(或逃避主义);全盘否定(或虚无主义);全盘接受(或投降主义)
3)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须批判吸收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完全没有价值,但可适当保存以教育后代的部分。
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4)对于精华应全面继承,为我所用。也要恰如其分地对待,(或对于精华的吸收应有利于“大众化”,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
5)①使用:(鱼翅)吃掉,(鸦片)供治病。②存放:(鸦片)送到药房去,(烟具)送一点进博物馆。③毁灭:(烟具) 大可以毁掉;(姨太太)请她们各自走散。
6)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四、课堂练习
1、B(A“灸”应为“炙” C.“栩”应该是“诩” 玄xúan应为xuán D.“蹩”读biē)
2、C(见——同“现”,显示,表示)
3、B
4、D
5、C
6、B(《祝福》收于《彷徨》)
五、拓展阅读
1、①历史 ②稳定 ③前后相继 ④特定
2、①②③/④⑤/⑥⑦
3、“传统”和“文化传统”等
4、a与B、b与D、c与C、d与A对应
5、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体现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精神的那些主要的思想观念,是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那些基本思想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