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乡下人家》的作者是陈醉云先生是现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大师,1962年移居美国,文中的字字句句都饱含着一个久居异乡的游子对故乡的一份眷恋之情。文章入选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本组围绕“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这一专题展开,文章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犹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瓜藤满架、鲜花开放、雨后春笋、群鸡觅食、群鸭戏水、夏夜晚餐、纺织娘唱歌”的画面,体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由于异地教学,且学生居住环境位于城区,估计学生不常接触乡村生活。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更了解乡村生活,向往乡村生活。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四)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六、课前准备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一、认识5个生字“檐、饰、冠、捣、谐”,指导书写“巢”等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语句。三、从瓜架、鲜花、春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由衷的热爱之情。四、学习作者用对比、拟人和相关的景物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走进一串画面
(一)师生交流,揭题。(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点拨“装饰”的意思及“冠、率”的读音。相机指导难写的生字。(三)学生初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四)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描写乡下人家的几个画面。(五)出示中心句,直视乡下人家的特点。【设计意图:1. 城区的学生平时居住在繁嚣的闹市中,对乡村生活了解甚少。师生对家乡的话题进行交流,一方面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勾起学生对家乡的回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引导学生在默读中独立思考,进一步落实在第一课时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细读,感悟一种情趣
(一) 生自主学习1—2段,要求1. 边读边划,找出文中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句子,把它划下来;2.边读边写,写出对句子理解与感受。 (二)小组合作,交流见解。(三)反馈汇报,相机指导:1.“长藤绿叶”中的独特与迷人。重点指导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并请其他同学补充。(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3)学生交流想象内容,教师通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此刻你就在瓜架下,最想干什么?”引导学生深入画面,想象与朗读结合,体会迷人之处。(4)两个句了对比出示,教师紧扣“长长的,绿绿的”进一步体会叠词的表达作用。(5)教师引出作者的背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体会作者眼中的城市与乡村的区别,相机点拨作者的表达方法,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独特之处。(6)回读“乡下人家,瓜藤满架就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初步体会乡下生活的情趣。 【设计意图:1.读想结合是让学生进入画面,体会情感的好方法,通过抓住叠词的感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景物的迷人,作者的喜欢之情跃然纸上。2.文章把房屋旁的瓜架与高楼门前的旗杆、石狮子进行对比。从文字的表情达意上看,作者没有否定城市的建筑,只是久居城市,久别家乡,对乡村生活充满眷恋之情、偏爱之意。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我摒气了让学生对比看图,了解瓜架可爱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补充作者的背景,体会其眼中乡村的独特之处。】
2.“朴素与华丽”中的独特与迷人。
重点指导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2)师生合作读句子,相机让学生明白“依着时令”的意思。(3)学生说说依着时令,在不同的季节还有哪些花会开放。相机体会“朴素”的含义。(4)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花儿开放的情景,相机体会“华丽”的含义与作者的表达方法。(5)学生感情朗读句子,体会鲜花开放时的独特与迷人。(6)回读“乡下人家,鲜花开放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设计意图:词语教学中本环节的亮点。1.通过师生合作读,让学生明白”依着时令”的意思。2.让学生根据文本描写的画面想开去,相机理解“朴素”与“华丽”,正是由于特点相矛盾的两个词同时适用于乡下人家的鲜花中,更显得其独特、迷人之处。】
3.“探”出来的独特与迷人。重点指导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1)学生读句子,谈感受,教师紧扣“探”进行点拨,让学生在代入角色的朗读中体会作者把景特当人来写的情趣。(2)学生想象小竹笋探出头来后看到的画面,并把它写下来,并与大家分享。【设计意图:1.对于拟人的写作手法,在四年级上学期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在“我的发现”中再次强调,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拟人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探”字就是乡下生活情趣的体现。教师通过让学生换词,体会“探”的情趣,再让学生代入角色朗读,体会“探”的乐趣。2.小练笔旨在创设一个倾诉情感的途径,通过小竹笋的眼光去看乡村,把内心对乡村的向往化于笔端。】
三、诵读,抒发一份情怀
(一)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结合作者的经历,回归中心句,诵读中心句。(二)布置作业:1.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对“走进田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构思。
【设计意图:1.开课由中心句切入,感悟中回读句子,结课回归中心句,让乡下人家的这份独特、迷人在层层递进中,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不断萦绕在学生的心头,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附板书)
第二课时【主要目标要求】:一、会写14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三、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活由衷的热爱之情。四、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一、通过谈话交流,帮助学生回顾上节课对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感悟。二、学习第3、4、5、6、7自然段,深入乡下人家的画面中,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乡下生活的美与趣以及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感悟作者对乡下人家的一份浓浓的情怀。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四、学生带着对乡下生活向往,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及对好词佳句积累的基础上,描给乡下人家的冬景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