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案设计 赤壁赋导学案(二课时)

赤壁赋导学案(二课时)

教案设计   2025-01-27

上节课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赤壁赋导学案,相信大家对课文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今天小编继续分享的是赤壁赋导学案(二课时),祝大家学习愉快!

赤壁赋导学案(二课时)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 习 目 标

1、根据学法指导,读出气势和情感;

2、准确翻译句子,结合语境和活用。

3、初步解读作者情感变化的内涵。

学 习 重 点

细读。理解字词;自读诗句,运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疑难。情读。阅读时对文章气势和情感的把握。

学 习 难 点

准确翻译句子,结合语境和活用。初步解读作者情感变化的内涵。

复习回顾

1.作者及文体

苏轼字 ,号 ,是北宋的 、 。与父弟 ,合称“三苏”。《赤壁赋》的体裁是 。这篇文章是他的《 》。

2、书写:文中的通假字(3个)

3、读出下列句子的读出重音(动词、韵字及疑问词)和节奏(关联词后)。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自主学习

1、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3—5节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 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 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 白。

合作探究 &展示

1、朗读3、4自然段,翻译句子。

⑴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⑵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用原文的词句回答。

第三节详细地解释了上文曲调转“悲”的原因: 即便是当年“一世之雄”的曹操,现在都是 ,渔樵于江渚之上的我等平凡之辈,生命也是 ,这是古人追求永恒而不得的朴素的伤感。

第四节是苏子的对友人的开释、劝解。苏子用外在的景物 作为参照,说明我们也可能与它们一样无穷尽。又以 、 的人生智慧相劝勉,表现了苏轼豁达的胸怀。

巩固落实

1、方法点拨:读出气势和情感

⑴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

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节拍一致,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

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2)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其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

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细心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

句的舒缓轻重。

2、作业:《创新设计》“预习作业”之4、5、

拓展阅读

《喜欢苏东坡》 方方

好多年前,大约我还是一个初中生,有一年学校组织学农劳动,这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我们就去了黄州。在劳动间隙中,语文老师建议我们去40里外的东坡赤壁去看看,然后稍稍为我们介绍了一下苏东坡。那时我们虽已上中学,可当时的教科书里并没有古代诗文,所以我们中大部分人都并不知道苏东坡其人其事。我因父亲同我讲过苏小妹的故事,总算也还知道苏小妹的哥哥就是叫的这个名字。

当时的黄州赤壁远没有现在这样花团锦簇,就好象是一个废墟,一片荒凉。浩浩长江从醉仙亭下流过(我前两年去时,在东坡赤壁已看不太见长江了,醉仙亭下是一个人工小湖),语文老师在“二赋堂”前为我们讲解前后赤壁赋;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碑文前为我们朗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师讲得很有激情,大约也是压抑了许久,这给一直阅读“文革”散文的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惊。

劳动结束一回家,便从父亲那里要了关于苏东坡的诗文一一读来。从此也算是对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略有所知了。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原因,每读苏子诗文就觉得比别的诗人更为亲切,亲切得就仿佛是自己老早认识的一个熟人。而当自己的书读得更深一点的时候,当自己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更多一点的时候,当自己的阅历也更丰富一些的时候,就愈发觉得自己少年时认识的苏东坡尤其地让我喜欢,也愈发觉得天下文人再没有比苏东坡更伟大更潇洒更可爱的了,无论为文还是为人。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酒、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都“馀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情,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礻右)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安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小结反思 (谈本节课的收获、遗憾,送给自己一句话)

以上就是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赤壁赋导学案(二课时)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点击显示
【赤壁赋导学案(二课时)】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2626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