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探究活动
1、大家都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鉴赏提出多角度解读。《荷塘月色》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争论。首先是关于主题的争议,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认为该文借景抒情,意在表现作者愁闷凄凉的心境;
第二,认为作者沉醉于荷塘月色的美景之中,意在逃避现实,从矛盾痛苦之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第三,认为是在表现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其次是关于整篇文章的争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篇美文,但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却不认为这篇散文好到哪里去,他说:“对一篇千把字的小品文说来,用喻不可谓之不密。细读之余,当可发现这譬喻大半浮泛,轻易,阴柔,在想像上都不出色。……用喻草率,又不能发挥主题的含意,这样的譬喻只是一种装饰而已。……这一类作者幻想这就是抒情写景的美文,其实只成了半生不熟的童话。”(《余光中选集·语文及翻译论集》)品牌杂志《书屋》刊登庄周的文章,更是几乎彻底否定了它:“《荷塘月色》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上最大的一张六合彩,朱自清先生赖此文赢得的声名,相当于花五元钱中了五百万。结构呆板,情感暖昧,联想不出香草美人,比喻无不家常庸劣。作者年未届而立,满纸却一片迟暮之气,而朽腐之绮念又纷至沓出:乍别妻儿,方沿荷塘,满心满眼却尽是‘亭亭的舞女的裙’、‘刚出浴的美人’,青雾成‘牛乳’,叶子见‘风致’,杨柳含‘风姿’,‘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恶俗之气,弥漫荷塘。”(庄周《齐人物论》)
同学们读了这些文字有什么想法?相互交流讨论一下。
3、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择出其中的精品,在课堂上推荐给其他的同学,大家讨论,进而深入探索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全面了解其语言特色。
4、鼓励学生经过阅读后,试着画有关荷塘的简笔画,有助于明确荷塘景物的描写重点以及朱自清先生的行踪。
5、让学生用通感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