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1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却一直灿烂于文苑典册,为后人传诵不已!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之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
鉴于教材内容基础之上,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二、说教法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朗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采用名家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品的意蕴,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讨论法——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下面我结合课件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要使学生用心灵、用真情去拥抱作品,就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境,营造与其作品相适应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忘却自我,与作者和教者“声气相投,心心相印”。为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刘欢倾情演绎的mtv《哭诸葛》,然后伴以教师精彩而又富有深情的开场白,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
(附教师开场白)
一首《哭诸葛》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一声声的深情疾呼,一声声的悲悯责问,一声声的痛彻心扉。让人透过刘欢的天籁声线和倾情演绎,看到了一个智慧灵魂的感召力,一个民族呐喊的震撼力!
恸哭六军俱缟素,痛哭涕零肝肠断,怎一个悲字寄托得了?
看吧此情此景,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诸葛亮这一历史巨星过早的陨落而痛恨惋惜。诸葛亮虽已经离世了1000多年,但他所书写的《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久唱而不衰。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携带着对古人诸葛亮的一份感动,一份憧憬,一份爱戴共同感受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前提测评,温故而知新。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检验本篇文章字词句翻译掌握的情况。在检验的过程中,对积极踊跃而又准确回答问题的同学鼓掌三次,以示鼓励。在这里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1、首先课件展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读《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在这里利用名家的视频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站在眼前。
2、学生自读,理清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要求学生读课文之前,幻灯片出示问题: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在这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要点。
3、研读第六、七两段,体会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同时深切感受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在这里我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挖掘本段蕴藏的深意。我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设置这样的问题: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然后让学生初读进行感知,再读促进理解,最后是表达性度,通过有的放矢的反复阅读使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的教学理念。
4、教师质疑,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在这里我创设问题情境:诸葛亮在结尾处动情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模拟情境,思接千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大胆质疑,提出有个性的见解,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磨砺阅读品质。
为此我巧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在这里教师模拟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思考去认识,来发表自我的见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五)小结,布置作业。
我利用小结引导学生把板书设计成了艺术字“泪”字。然后教师精彩总结: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透过“泪”字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诸葛亮的一片耿耿忠心。
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你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举,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是《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他让陆游深夜挑灯细读,他让岳飞情不能自已挥毫成书……缠绵柔韧的《出师表》成立千古英雄血脉的源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明,诸葛亮的智慧忠贞的面容成了历史烟尘深处的一张最可亲的面孔,让后人永远敬仰……
(播放《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学生在歌声中沉思)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在《出师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这篇不可多得的教材,加强情感教学,注重讲文以入情,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把课上生动,让学生忍俊不禁,让学生心向往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课应该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曲动听的歌,只有这样,才能更激起学生勤奋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净化情的感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百花齐放,春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