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2025-01-03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掌握文中倒装句的定语后置句与介宾短语的用法,掌握省略句。

3、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4、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5、结合已知的文言知识,加以区别比较,来巩固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

【课堂设计思路】

由于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而且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将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加以综合掌握,学会区别比较,并能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落在字、词、句的教学和理解本文中心思想与作者托物寓意的写法上。

1、字:本文中有如下多音字与通假字:(可制成幻灯片出示给学生看,加深印象)

食(shí) 石(shí/dàn)见(xiàn)衹祗(zhǐ)

2、词:(加点词可制成幻灯片,用于“一词多义”的教学,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

3、句:

⑴ 倒装句

① 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

联系以前学的:“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即“富僧者”。

② 副语前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且该句的句读也非常重要。

⑵ 介宾短语的用法:

① 策之(不以其道):此处介宾短语作动词;

② 骈死(于槽枥之间)的补语,在动词之前;

③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或之后翻译均可;

④ 今(以蒋氏)观之:作动词的状语;

⑶ 省略句:

① (人)策之不以其道

② (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 (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

此练习也可以作一词多义“之”的练习。第③句的“之”是语气助词,无义。可联系旧知识,出示幻灯做课堂练习。如“久之,蛇竟死”,“公将驰之”,“填然鼓之”,都是“之”做语助词,无义。

4、中心:本文中心是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进一步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命运的重要作用。

⑴ 进述统治者的罪行,可出示“板书2”辅助进行。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不知”来引导出千里马之悲惨命运。(被埋没在马夫手里,与普通马老死在马厩之中)。板书“埋没”。在分析第三节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引导学生明白食马者不让它吃饱却又要让它日行千里,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食马者摧残(虐待)千里马的结论。另外在分析最后“呜呼”一句作者感慨时,可在原板书“不知”之前加一个大的鲜红的“真”字,加以强调食马者是真不知千里马也。

⑵ 在分析韩愈的创作意图,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如教师是填鸭式直接告知学生,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板书需事先有安排。在书写“韩愈”时,在其正下方空两行再板书“千里马”,在归纳出千里马被“埋没”时,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学生会说“怀才不遇”或“报国无门”,再择一写在“千里马”的下一行。再引导学生看板书,“韩愈”、“人才”、“千里马”成一条直线,可得出“千里马”是喻“人才”的。接着引导学生看板书去归纳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那么作者怀才不遇的愤之情便水到渠成。

⑶ 同时在分析第一部分时将如下词语板书在“千里马”与“食马者”之间:①(真)不知②埋没③虐待(或摧残)。箭头则从“食马者”指向“千里马”,再引导学生得出“食马者”有何三大罪行?这样学生便可轻而易举完成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任务。教师应重点讲述“埋没人才”这一罪行。

【上课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是否记得第五册学过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家都来说的陈毅市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极富个性的人)他尊重齐仰之这个人才,那么齐先生在未遇陈市长之前,他的遭遇如何?(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仰之,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幸亏他遇到了陈毅,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这使老师想起了伯乐相马的故事,陈毅市长就好比是善相马的伯乐,他发现并重用了齐仰之这个人才。而古代的人才可没有齐仰之那般幸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说》,看看韩愈是怎样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

1、注解:采用了导语导入法,这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温故而知新。这册书中刚刚学过沙叶新的戏剧《陈毅市长》。其中的齐仰之的遭遇就与千里马的遭遇相同,在旧社会里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也是怀才不遇。而陈毅就好比是伯乐,发现了这匹“千里马”,重用他,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此种导入法与板书导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可以结合来使用,也可有选择地来使用。

板书课题:齐读注释①,明确文体。

2、可以用另外种“板书导入法”导入新课。可以先出示作者的简介画面,让学生对韩愈有一个初步印象,教师可同步进行作者简介,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直接点明他的怀才不遇。提示学生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所遇到的是个昏君,昏君根本就不知他是个人才。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没有明君,人才只能空有一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这样学生便很容易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此同时播放板书1,加深学生印象。再点明本文讲的是“千里马”与“食马者”、“伯乐”的关系。此时可出现板书2的画面,让学生知道文中的“千里马”其实就是“人才”,即是韩愈这样的人才。昏君就是文中所说的“食马者”,而明君就是文中的“伯乐”。找到了这样的语句对应关系,学生就不难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自然学生对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悲愤之情“怀才不遇”的理解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3、请同学推荐三位声音宏亮的同学来朗读第1、2、3节,其它同学看屏幕上的“字的教学”的内容,注意这三位同学有无将这些词念错。同时来掌握其读音与意义,以及其中的通假字。

二、“字的教学”

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shí或dàn)

食(shí)不饱,力不足 食:shí,吃。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sì) 食:sì,通“饲”,喂养。

食(sì)之不能尽其材(caí) 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xiàn) 见:通“现”,显现。

注释:屏幕上是没有参考答案的,只需用鼠标点击带划线或带波浪线的红色字体,便可以弹出参考答案,5秒钟会自动消失。教师可以任意根据需要来选择进行教学。

1、放范文录音,加深巩固这些多音字与通假字的读音。

2、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将自己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字、词、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此部分只可随机应变,而且教师要有备而来,要能顺手拈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

3、完成翻译之后,马上提问分析后再板书。

4、在分析完第三节时要出示“省略句的分析”,将“策之”、“食之”、“鸣之”这三句让学生做课堂练习,完成省略填空,并重点落实“之”。在出示“词的教学”,让学生复习“之”的其他用法,带出本文的“一词多义”的练习。

三、“省略句的分析”

(人)策之(不以其道)。

(人)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 (括号内文字由学生完成)

注释:点击括号中的红色波浪线可弹出参考答案。

说明:“人”即“食马者”,“马”即“千里马”。前两个“之”指代“千里马”,而后一个是语气词,无义。“食”与“材”是通假字。 ’

策之不以其道 久之,蛇竟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填然鼓之

子将安之 公将驰之

人之为学 君将哀而生之乎

策之不以其道 安求其能千里也

执策而临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一食或尽粟一石 其真不知马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分析讨论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者的比喻义,揭露“食马者”的三大罪行。在此时再次强调介绍作者身平经历(他25岁中进士,此后一直不得志,得不到重用,他所生活的唐德宗时期,奸臣受重用,忠臣被贬谪,而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才往往被埋没),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注释:此处再出示“总体板书”,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创作意图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2、出示练习,做当堂练习。

⑴ 请在第三节文字中找出能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语句,这说明了食马者是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文章末尾作者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慨,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此句的看法。

注解:在讲述第⑴题时,可出示“板书2”,分析第⑵题可同时进行全文总结。可以弹出“省略句的分析”,点击“赏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教学。

明确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说明了食马者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实在是有眼无珠,或称之“有眼不识泰山”,是个愚蠢无知者。全文充盈着作者的满腔悲愤。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怒,对马之悲惨遭遇深表同情。

明确⑵:世上缺的不是千里马,而是缺少善于相马的伯乐,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出示“题目①”,做古文句式复习练习。

① 请选出与例句“马之千里者”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莲,花之君子者也。 B、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C、何陋之有? D、苛政猛于虎。

②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介宾短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策之不以其道

C、今以蒋氏观之 D、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 请在括号内填出省略的成份

A、( )触草木,( )尽死。

B、再( )而衰,三( )而竭。

C、可以( )一战。

明确①:选B。 因为A是判断句,B与例句一样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C是倒装句中的提宾句;D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

明确②:选C。 因为A、B、D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而C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明确③ A、蛇,草木 B、鼓,鼓 C、之,即“忠之属也”,也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四、出示“全文总体板书”

马 说

韩 愈

明君 人才 昏君

伯乐 善相马 千里马 真不知 食马者

重要 怀才不遇 摧残、埋没

五、全文总结

作者在文中用“其真无马也?”这一反问句,再正面提出与食马者完全相反的结论“其真不知马也”。指出世上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这些食马者不知马,不识马也!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作者也正试图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千里马(人才),而是缺少善识人才的伯乐!末句与首句实则遥相呼应的。可见伯乐的重要性。只有“伯乐”那样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式的人才,使他们得到重用,发挥重要作用。这便是本文中心。本文始终都在围绕这个观点进行反复论述的。字里行间满含着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点击显示
【《马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32900/
上一篇: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