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备课记录
一、整体分析:
《向青春举杯》为活动体验课,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与一个写作活动。
“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的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2课时)
“体悟人生”选择高中学生感兴趣的人生话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情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1课时)
“设计未来”从未来层面设计了一组活动,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青春成长中,需要有陪伴自己的心灵挚友和精神家园,(2课时)
“积累与运用”与“写作”安排“寻觅青春经典”的课外阅读活动,希望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尽早拥有一本或一组“青春经典”,从而为自己的青春生命增添“智慧软件”。(2课时)
二、各板块篇目连接点:
查考教参。
三、课时安排与参考教案
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
2.能够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这组诗的主要意象和思想感情。
3.选择这组诗中对自己最有启发的诗句,能够对内容或表达技巧加以点评。
4.尝试总结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能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写一首诗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感受。2.让学生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对诗歌的理解,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沁园春·长沙》
第2课时:《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六月,我们看海去》(读本)
四、教学方式: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都听过韩红的歌吧,声音纯正,但大家有没有印象她唱的一首《小花》?这首歌是翻唱四、五十年代战争为题材,八十年代拍的电影《小花》,小花一直在寻找她当兵的哥哥,表现了一种军民之情。韩红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不懂得革命先辈开创中国建设事业的艰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悟空传》(网络文学):思想的贫乏,没有激情,机器式的生活《摩登时代》(卓别林)→我们应回顾历史,与历史对话。清代大文学家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吟诵青春”板块四首文本分别是20、30s,50、60s,60、70s,80s。吟诵时注意与时代挂钩,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首。
朗诵技巧:“心悟口诵”,“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
著名播音专家张颂教授:朗诵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
2.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1925年,正值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确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3.大家各自揣摩感情,各自读。(板书要求)
4.点学生再朗诵、点评
5.老师范读
6.分小组朗诵,结合黑板上的要求讨论,小组长组织,各自理好问题的思路,向全班发言,相互交流,学会倾听,记录别人的发言。
引导学生朗诵,提出要求。
(三)作业布置:
1.背诵《沁园春长沙》。
2.《学习与评价》相应部分并总结。
3.预习本板块后两首诗歌。
(四)板书设计
朗诵:字、词;节奏;音调;情感
《沁》要求:这首词写了什么?
读这首词我联想到了什么?
我能理解揣摩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读了这首词我学到了什么?
目标:体验青春激情
明确青春使命
(五)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食指?有没有听说过陈凯歌呢?陈凯歌当年考电影学院的时候就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食指。
(二)1.食指简介:(借助多媒体)
(1)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2)食指:将痛苦变成诗篇
食指显然不是那种摆弄智力的写作者,他的诗出自心灵的感悟与生命的歌唱。食指诗歌的独特性,在于这是几十年来中国出现的第一首在现代社会中不依赖传播媒介,而只依*人心流传的诗歌。同时,这是当代诗第一次把情感定位转向自己、转向内心的失落状态、转向真实经验的诗歌,从而使一代人通过食指的诗,得到了经验与情感的自我认定。
(3)食指的诗太真实了,太英雄化了。自我、世界与语言三者密不可分,诗歌方式就是他的内心与行动的方式,因此最后他必然要被撕裂,走向了“精神崩溃”的境地。正如诗人多多所说:“食指是朱湘自杀以来所有诗人中唯一疯狂了的诗人,也是70年以来为新诗歌运动伏在地上的第一人。
(4)图片展示:17岁、20岁、福利院中的食指
2.《相信未来》背景简介: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带着这种情感,让学生读一读,体会感情。
3.点一名同学读前三节,整理思路:要相信未来→原因→呼唤相信未来
4.小组讨论,结合课文理解:
(1)前两节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第三节与前两节相比有哪些差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变化?
(3)作者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小组讨论后,由一名同学整理答案与全班交流讨论
总结:
(1)灰暗→悲凉
(2)句式,色彩,情绪由悲凉→积极
(3)未来会“拨开腐烂的皮肉”。露出“坚强的脊骨:,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5.诗是心灵的音乐。六月是青春的季节。青年从大海奔去的脚步声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同时也会发现,诗歌展示的绝不仅仅是青春生命力的旺盛,它还向我们传达了青年人的一种探索精神,一种要去接受惊涛骇浪洗礼,让思想在风浪中成熟的青春和生命的渴望!
6.小组之间朗读交流
7.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吟诵青春”整个板块
8.教学后记: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板块二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活动体验,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学生能够结合自我体验,说出《我的四季》蕴含的人生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生的过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关于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第一个板块“吟诵青春”中,我们在诗歌的吟诵活动中一起礼赞了青春,体验了青春的激情,明确了青春的使命,在接下来的“体悟人生”的板块中,让我们一起结合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感悟青春话题,交流青春话题,感悟多彩人生。每个人对生命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从第一页写到最后一页结束;有人说人生是一部影集,满载着不同生命阶段的照片。在张洁看来,生命如四季,今天让我们走入张洁生命中的“我的四季”。
(二)1.作者简介:张洁,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理解题目的比喻含义(人生——四季),概括春、夏、秋、冬各自的人生阶段,为什么说生命如四季?
四季人生阶段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4.分组讨论,关于文中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句子,结合课后练习
要求:(1)含义;经历;体会;写在纸上(2-3句)
(2)分组,明确责任,记录发言。
(3)15-20分钟
5.小组发言,同学补充,教师点评。
6.学生自由发言,谈对人生的思考,对个体的启示,教师总结:
人生重在过程,重在经历,失败也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失败,成功还有何意义?只要认真地努力过,付出过,无愧于自己,那么你的人生必将是丰富多彩的。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的过程,走好属于自己人生的每一步。
(三)板书设计:
四季人生阶段人生经历
春少年播种
夏青年耕耘、浇灌
秋中年收获
冬老年品味、反思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体悟人生”板块。
2.完成教材“设计未来”板块上相应的练习。
3.和父母共读《十八岁和其他》一文,完成活动体验一练习,充分准备后开展一次语文活动。
向青春举杯:设计未来(板块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能够让学生说出“活动体验”这种学习方式给自己学习带来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2.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文本的讨论,并把自己的感受主动与他人交流。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
五、教学过程: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一)导入: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那么大家对自己的未来都有哪些设计和规划呢?(点一、两名同学说说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家在选择自己的职业的时候进行过周密的思考吗?在本文中,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二)1.点学生归纳马克思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总结启发学生在职业选择时考虑因素。
2.点学生归纳马克思选择怎样的职业的原则,引导学生选择有崇高价值追求的职业。
3.点几名学生读读课本p29面的第4题,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
(三)板书设计:
1.选择职业应遵循的原则:
个人喜好:虚荣心
身体因素:体质
个人能力:正确估计自身能力
2.选择怎样的职业的原则:
有尊严
深信其正确
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
▲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我的五样》
(一)导入:如果让你挑出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再一一地将它们舍弃掉,那么你会选择什么又会舍弃什么呢?这其实是一个有趣又富有深意的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参与这个游戏,共同走入《我的无样》。
(二)1.作者简介:毕淑敏,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1969年赴新疆当兵,历任卫生员、军医。现任北京某大医院内科主治医师。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处方》,80s发表于《小说选刊》上的《昆仑殇》(林彪要求以最原始的方式穿越昆仑山,很多女兵因此被冻死)
2.请学生归纳出作者选择的五样和选择的原因:
选择原因
水、阳光和空气生命存在
鲜花爱和美好
笔情感上的珍爱
3. 请学生归纳出作者舍弃五样的顺序及原因
舍弃原因
鲜花相对不那么重要
水苟延残喘
空气哲学讨论
阳光非生命存在的意义
笔生命中的真爱,
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总结:对生存意义,人生目标的追问
5.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最后选择笔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追问,反思自己的选择。
▲结语:希望通过今天的课大家能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以此不断鼓励自己奋发向上。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设计未来”板块。
向青春举杯:你的生活很重要(写作板块教案)
1. 题目:《我的父亲》
2. 要求:A、找一张父亲的老照片,请父亲谈谈当时拍照片的情景,说说生活琐事。B、找一位父亲的长辈,说说父亲小时候的事情。C、请父亲说说生活的态度。D、写作。
3. 评估:A、高考标准。B、换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