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教案教学 教学分析 巧记“拨”与“拔”

巧记“拨”与“拔”

教学分析   2025-02-11

教学《三顾茅庐》,读到“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一句时,全班将近一半的学生把“拨”读成了“拔”,看来学生对“拨”与“拔”严重混淆不清。我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拨”与“拔”,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

师:同学们,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比如“拨”与“拔”就是一对同胞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

生:(齐)像。

师:那你们看得出谁是哥哥吗?

生:(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

师:为什么?

生: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

师:(启发学生想象)你觉得这一短竖代表哥哥的什么呢?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饭。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长得高一截。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气大一点。

师: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轻轻用手一“拨”就行了。(生大笑)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刚才那句话,看看文中请来的是“哥哥”还是“弟弟”。(生齐读,再没有人读错。)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以上教学片断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及已有的生活知识,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辨别了“拨”与“拔”,增强了识记效果。

点击显示
【巧记“拨”与“拔”】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35784/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
  • 教案设计
  • 教学分析
  •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