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语文 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阅读附答案

《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2024-12-18

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

20世纪初,张伯苓为复兴中华而投身于教育救国事业,先后在天津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又在重庆创办了南开中学。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张伯苓与学校董事会其他人员商议,将重庆南开中学无偿捐献给新生的人民政府。

张伯苓告诉妻子王淑贞捐校之事时,妻子心痛地说:“南开学校可是你的命根呀,你为南开学校服务了一辈子,怎么舍得啊!”张伯苓说:“有啥舍不得的。南开学校是私立不是私有,捐给共产党政府,我放心!”最后,妻子迟疑地说:“那孩子们呢?”王淑贞的意思很清楚,就是“你总该给孩子们留些财产吧”。可是张伯苓马上表态:“孩子们,那自然是留德不留财咯!”张伯苓去世时,房无一间,地无一亩,亦无存款,所有的积蓄只有他口袋中仅有的六块七毛钱。人们很难相信,中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居然清贫到如此地步。

作为私立南开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张伯苓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为南开募捐,由此,他得了个绰号.“化缘和尚”。从他手中经过的资金何止千千万万,可是他严于律己,公私分明,绝不会把学校的资金揣进私人的荷包。其四子张锡祜在南开中学就读时,有一次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足球比赛,就跟母亲要钱买球鞋,可是王淑贞居然挤不出钱来给他买。张锡祜非常不理解,生气地说:“谁说家里没有钱?爸爸钱多得很,就是不拿出来用。”母亲只好跟他解释:“你爸是有钱,但那都是公款,是别人用来资助学校的,我们一分钱都不能花。”张锡祜最终穿着布鞋上了球场,结果把那双鞋子踢得稀烂,最后光着脚丫在球场上奔跑,观者无不动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张校长的爱子,连一双球鞋也买不起!抗战爆发后,张锡祜弃学从军当上了飞行员,后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成为一名抗日烈士。

张学良虽然没有在南开上过学,但一直把张伯苓当师长看待,他多次慷慨解囊,给南开学校捐款。有一次,他到天津办事,想登门拜访一下张伯苓。在路人的指引下,张学良带着随从浩浩荡荡地来到张伯苓的寓所,没曾想到,张伯苓居然住在一个汇集了很多平民的巷子里。张学良非常感慨,当即决定再次捐助20万银票给南开办学,他觉得,把资金捐给南开自己放心。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人的炮火把天津南开学校全部毁掉了,日本人还派汉奸到张伯苓的家里来搜查,企图找到些值钱的东西。当汉奸把张伯苓的财产全部展示给日本人看时,他们非常震惊,万万没想到南开校长竟然如此清贫。

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张伯苓正是如此,给子孙“留德不留财”。在国家危亡的时代,张伯苓怀抱教育救国的理想,致力于教育事业近50年,让南开学校成为现代中国民办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种执着和坚忍,就是张伯苓最为可贵的品质,就是他给后人留下的德之所在。

(选自中国知网《龙门阵》)

相关链接

①1911年至1914年,南开招生人数直线上升,校舍年年扩建,张伯苓高兴地说:“孩子长得快,去年缝的袄,今年穿不得了,又要添新的啦!”可是,创办学校的经费主要是靠个人捐款,而捐款者中不具良好声望,甚至声名狼藉的政客也有。为此,学生纷纷抗议,认为吸纳这样的捐款有损南开名誉,张伯苓却说:“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由粪水浇出来的。”

(摘自《湖南教育》)

②1939年11月8日,星期三。晨10时集会,校长训话,谓:“昨日为俄国十月革命22周年纪念。余往苏联大使馆参加庆祝酒会,遂起无限感慨。尽管余在场中魁梧推第一,而吾国地广人众立国且已28年,但一切尚难言有何成就可与人较量,此非国人能力不如,实不为而已。自私,贪婪,懒惰,使我民族长久停滞不进。抗战虽发挥吾人潜在能力,然则战后如无外力驱策,是否因此停顿? 甚或倒退? 抑是加速迈进? 仍极成问题。盼吾南

开学生均知秉‘公能’之训,奋发前进,以创新中国。中山先生教学生立志做大事。然余认为不必人人做大事,但须做善事而使之精良耳。”

(摘自《张伯苓图传·校长训词》)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张伯苓致力于教育事业近50年,创办了多所学校,重庆解放以后,他把学校全都捐给了共产党政府。

B.张伯苓创办学校的经费主要是靠个人捐款,他终其一生在为学校募捐,数额不止千万,可他决不贪污一分钱。

C.因为不满父亲有钱却不舍得用在自己身上,张锡祜愤而弃学从军,后来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成为烈士。

D.为南开学校捐款的,不乏张学良这样不具良好声望,甚至声名狼藉的政客,因此受到学生的抗议。

E.抗日战争中,日本人认为堂堂南开校长肯定会有很多值钱的东西,于是派汉奸搜查,结果大失所望。

(2)张伯苓是如何践行“留德不留财”这一家训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3)文章中引用了林则徐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4)张伯苓在“校长训词”中说过“不必人人做大事,但须做善事而使之精良耳”,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解析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 项错在扩大范围,张伯苓捐献的是重庆南开中学,而不是“全都”。C项错在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张锡祜不满父亲,愤而弃学从军。D 项错在张冠李戴,“不具良好声望,甚至声名狼藉的政客”并不包括张学良。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抓住句中的“德”和“财”,在文中找到信息区间,然后加工提炼形成答案要点。文章中写到张伯苓对于“德”和“财”的取舍,有好多地方,比如说捐献学校,对妻子孩子的态度,去世后留下的遗产等,需要对相关信息整合提炼。

答案①捐献学校,解放后,他把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南开学校无偿捐献给人民政府。留下的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②不治家产,一生清贫,张伯苓去世时,所有的积蓄只有六块七毛钱。留下的是一种淡泊名利的情怀。③严于律己,公私分明,即使在自己的爱子身上,

也决不花学校的一分钱。留下的是一种公私分明的操守。

(3)解析传记中往往引用一些材料,其作用可从传主、文本、结构和读者等角度来考虑。林则徐的话便是张伯苓“留德不留财”的真实写照。答案①从侧面 塑造传主的性格,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这句话正是张伯苓给子孙“留德不留财”的真实写照。②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添文 学底蕴。

(4)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结合文本,抓住关键词语“大事”“善事”,理解语句,然后联系现实,挖掘这句话所蕴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意义。

答案①张伯苓做的是大事,他为复兴中华而投身于教育救国事业,倾注毕生精力创办南开学校,并为了学校发展四处募捐,不惜成为“化缘和尚”。但他做的 更多的是些小事,他经手千万,却房无一间,地无一亩,他手里有钱却不肯为孩子买一双球鞋,但就是这些小事,最终让南开学校成为现代中国民办教育的成功典 范。②有些人只想着做大事,而对小事不屑一顾,结果一事无成,其实,只要对国家、对社会有益,把小事做成善事,也会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点击显示
【《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yuwen_336988/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 说明文阅读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技巧
  • 诗词阅读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