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根据《扁鹊治病》寓言内容所编,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帮助!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寓言两则的第二则《扁鹊治病》。板书,齐读。
二、 学习生字
1、“扁”和“鹊”是要求我们掌握的生字,看到“扁”,你会想到哪些字?(编、遍、蝙、骗、偏、篇、翩……)
师:看来,扁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哪里学要他,他就毫不犹豫地去帮忙。你怎么记住“鹊”?(爱惜的惜竖心旁换成鸟字旁,错、蜡)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是什么人?让我们把名医的名字写一遍。
2、其他生字预习得怎样?出示:肠胃 汤药 敷烫 蔡桓公 理睬 几剂 比较学习“肠 汤 烫”和“睬 菜 踩”,教写“蔡”。
(根据学生基础差,学生字困难,尤其是形近字分辨不清,考试失分情况,教学时尽量细致些,教会他们识字方法。但是对于“通过预习,你知道扁鹊是什么人?”这一问题,可能太开放了,学生受老师刚才的“乐于助人”一词影响,也答他是乐于助人的人。而我的本意是让他们答“名医”。于是,我马上换成“扁鹊是做什么的?”才比较准确。)
三、 初读课文
1、 同伴轮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同伴纠正。
2、 指名分段读文,正音。其余同学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 浏览课文,课文讲扁鹊几次见蔡桓公?分别是哪些段写的内容?(共四次。第一次:第1-2自然段 第二次 第3自然段 第三次 第4自然段 第四次 第5自然段 最后一段写结果。有明显的时间标志)
(初读课文,训练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比以前进步,还用上“三番五次”而“几次见蔡桓公”这一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便于下一步教学。)
四、 理解课文
(一)、第一次
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扁鹊和蔡桓公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指导朗读(尤其是蔡桓公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
(问题给了学生,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只好换成“你认为扁鹊(蔡桓公)怎样,从……看出”,这样的句式便于学生回答,以前学生回答问题很简单,不会接着阐述,经过训练,学生会抓住重点词句谈体会了。此时,学生通过谈体会明白,扁鹊真是技术高超,在大王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看出大王有病。二蔡桓公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不听他的建议。为了解寓意已经做好铺垫。)
(二)、第二次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边听边想:假如你是扁鹊或者蔡桓公,你是怎么想的?
2、师采访扁鹊:大王根本不相信你,你为什么还来?
3、采访蔡桓公:您为什么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
(让学生进入角色,谈谈心里想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此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蔡桓公不听扁鹊劝告,病已经严重些了。同时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引导下,有些同学思维活跃起来,用上广告词: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比喻句:力大如牛 ;夸张句:力举千斤,一顿能吃一头牛……)
4、 指导朗读。
(三)、第三次
1、指名读,再次采访。
2、齐读。
(其实第二段已经训练过,这一段完全可以一读而过,结果浪费了时间。)
(四)、第四次
1、默读第5 段,这一次见蔡桓公与前三次有什么不同?
2、蔡桓公为什么惊奇?
3、扁鹊怎么想的?从文中找相关语句。读扁鹊的话。
4、练习 选词填空
因为……所以…… 即使……也…… 一旦……就……
(1)、( )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 )还能治好。
(2)、( )现在大王的病已深入骨髓,( )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3)、( )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学生很快找出这一次与前三次不同,扁鹊不像前三次一样再劝告蔡桓公,而是见了就跑。从而引出“蔡桓公为什么惊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再次体会人物心理。而扁鹊的话正是他的心理想法,应让学生多读,但是时间关系,读的少。本段中有关联词,但都不是完整运用的,现在完整出现关联词,让学生不仅学会运用,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五)、最后一段
1、结果呢?齐读第6自然段。
2、蔡桓公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他怎么想?
(六)、总结
1、看板书,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了命?
2、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3、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老师经常强调写字姿势,可是有同学不听,不改正,结果近视了……)
(因为前边已经做好铺垫,所以现在总结寓意水到渠成,因学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总结,只好用“积少成多”一词,于是,老师教他们一个词:防微杜渐。并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会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板书:扁鹊治病
一天 皮肤
过了十来天 皮肉之间
十来天后 肠胃
又过了十几天 骨髓
五六天之后 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