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害死了晴雯
关于晴雯之死,有人说是因为袭人,有人说是因为王善保家的。在我看来,可能不是那么简单。那么,就从王夫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吧。
(1)晴雯给王夫人留下的最初印象就是:掐着腰骂小丫头子――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印象。就比如说领导,对下属的了解可能就那么一星半点,并且通过这一点印象来对人作出评价。比如说,你迟到了一次(但很可能就这一次)被领导发现,那么他可能就以为你总是迟到的。这第一印象不好,也是很重要的。领导会对你可能就有了某些成见,这也是难免的。你不要指望领导会为了“澄清”这些而下功夫去“调查研究”。他一没兴趣,二没精力。
(2)以晴雯的性格,大约是很容易得罪人的。若是得罪了小人,岂有不找机会报复的?今天这个,明天那个,在王夫人面前添点话,恐怕也是难免的。因此,王夫人对晴雯的印象会越来越差。如果领导对某人有了成见,那么就很容易听信那些对他不利的意见。
(3)对王夫人来说,赵姨娘大约就是“狐狸精”了(从书中可以看出来,贾政对赵姨娘还是蛮好的,估计这位相貌还是不错的),所以对此有着切齿的仇恨。袭人是个聪明人,岂有不知的?不禁想到宝钗扑蝶的那一段,宝钗一番言语的效果是:本来是宝钗偷听,却被人以为是黛玉偷听(虽然也拿不准,只是怀疑罢了)。袭人对王夫人说的那番话,我认为和扑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究竟是谁和宝玉作怪(当然,别人也有一些亲密举动,但袭人无疑是在肉体上最亲密的一个),为什么要让王夫人疑到别人身上?宝玉身边,究竟是谁在做她所说的事情。什么叫贼喊捉贼?以袭人之高明,连晴雯的名字都可以不点出来的。那么,究竟谁是“狐狸精”呢?自然,袭人是可以排除掉的(若对袭人有这样的怀疑,王夫人自然不会那么信任她了)。以晴雯的相貌,倒似乎很有这个“资本”呢。况且,王夫人本来看她就不顺眼。有袭人一直在耳边吹风,王夫人的疑心也不免越来越大。不禁联想起《奥赛罗》,本来妻子是很坚贞、纯洁的,可是因为疑心,最后导致奥赛罗杀了自己的妻子。王夫人对晴雯,也不过是疑心罢了。但即使有那么一点疑心,那就是致命的了――要知道,王夫人对这种事情,自然是手下无情的。看抄捡大观园时王夫人那架势,大有“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之意。因此,虽然没有抓住晴雯的什么短儿,但终究还是把她赶出去了。晴雯之死,完全是“莫须有”。
(4)对晴雯的最后一击是由王善保家的进行的。这个在书中是明说了的。想想王善保家的不过是邢夫人的陪房,邢、王二夫人又对头,岂能因对方心腹的几句话而对晴雯痛下杀手?皆因前面已经打好了“基础”,王善保家的这不过是最后一块(或一口)烧饼罢了。或者说,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其实,查抄大观园之事,本来就是借此来拔掉“眼中钉”的。
我们看侦破片,其中一个思想就是:分析谁是作案人,首先要看有谁会从中获益。当然,晴雯之死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这是明摆着的事。
抄检的结果,袭人一党安然无恙;而宝玉喜爱的、同时也对袭人构成威胁的:晴雯、芳官、四儿等,均被打发走了;剩下的人,则均是“被花大姐姐拿下的”。从此,袭人可以无忧矣!
总之,晴雯之死,有她自己的原因:太容易得罪人;自身条件的优异也是遭嫉的重要原因,最终是遭谗而死。“寿夭多因毁谤生”。虽然“毁谤”的并不止袭人一个,但她却是起了关键作用的一个,而王善保家的不过是根导火索罢了。